演变战役力量焊接

第一百六十二章 民生

“滋。”

 

昏暗的房间里,着灰布葛衣的男人蹲在墙角划燃火柴。小心地用手掌护着火苗,用它点燃草团,逐步操作,直到点上蜂窝煤煤炉里的煤块。

 

接着瞅了瞅煤炉连着墙体的小烟囱。

 

现在是冬季,天寒地冻。

 

正到蜂窝煤发挥作用的时候。

 

去年冬天他所在的村镇里有几个人莫名其妙的屋里烧着煤人却没了,村里众说纷纭,有说小鬼作祟的,有说某某回来勾魂的,一时间村口土地庙香火都旺了不少,直到当地府政的人过来宣传,谜底才算揭晓:

 

原来,这煤取暖烧水固然便宜耐用,可也会产生“火毒”,若室内烧煤,没开窗或者烟囱,火毒没办法散掉,就会吸入人体,盈满则伤人性命。

 

“咔。”

 

小心将剩下的火柴装盒,收进抽屉。

 

男人架起铁锅,用煤炉烧水煮汤,汤里有腊肉——已经入冬了,今年冬天比去年过得还要舒服些,他家里存下好几挂腊肉和香肠,还有几坛子泡菜。

 

而泡菜的材料么,主要是大白菜。

 

尽管此时的白菜与后世还有不小的差异:

 

《诗经·邶风·谷风》记载,“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葑】,就是大白菜的祖先,早在公元前千年左右,炎华大地上的先民就开始采摘【葑】的嫩花薹部分食用,但直到东汉时期,葑才出现在炎华南方培植出没有苦味的品种,时人盛赞其“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谓曰“菘”,视其为初冬的美食。

 

至于真正的大白菜,是在宋朝时期,当时好种好养,易储且甘的它得享诸多美誉,有诗云,“畦蔬甘似卧沙羊,正为新经几夜霜。芦菔过拳菘过膝,北风一路菜羹香。”

 

在本历史线,公元前200年左右的此时,白菜当然没经过如此漫长的演化。

 

但如前所说。

 

凡是和平民百姓的餐桌有关的研究陆大古都在做,包括他征战四方的时期,都是人走地不歇,由他手下的勋章工人继续种植研究,严格看管,自成为正式军官进入历史线开展任务以来,近五十年,他的农业研究从未停止,人王时期他专研五谷,驯化野菜,现在成为汉王,更是大展拳脚,对众多炎华本土菜的祖先实施育种改良,并从百万平方公里野地里不断探寻具备食用潜力的植物。

 

出成果的菜种包括但不限于黄豆芽、萝卜、青菜、韭菜、荠菜、冬寒菜、莲菜、茭白、竹笋、芥菜、茼蒿、毛豆、芥蓝、蒲菜、水芹、金针菇、慈菇、紫苏、芋、百合、山药、丝葱等等。

 

除开对民众可食用菜品选择的拓宽,他还大量改良了种植技术,这点前面也说过,而在田地之外,他也成果颇丰,如,将原本由宋朝浙江庆元县龙岩村农民吴三公发明的砍花栽培法复原,搞出【惊蕈】,使之广为流传,民众得以人工培育蘑菇。

 

不苦且甘易种植的“菘菜”由是被他的几万亩主实验田培育出来,尽管其大小尚不及足球,却也受到民间的极大欢迎。

 

将之连同众多陆大古推广开的菜品统称为“汉王菜”、“陆王菜”。

 

以表崇敬和纪念。

 

“神君保佑,神君保佑....”

 

男人给里屋【中神君】牌位念念有词磕三个头,供上一柱香,他的妻子端菜上桌,家里五口人围坐到桌边,拿上筷子。

 

“爹!娘!”

 

家里的孩子拿出成绩单给大人看,还有小布包装的糖块:

 

“我期末考好啦,老师还发了奖!”

 

“好,好,好。”

 

大人慈爱地摸摸孩子的头,他们认得的数字不多,但也知道是考了好成绩,这糖块,在汉国调料铺里卖得不贵,却也不便宜,他们乐呵呵地分食起来,爷爷给孩子笑着多夹了块炒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