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变战役力量焊接

第一百八十六章 医药保障(第2页)

 

可只要对当时的后勤保障和瀛伪对我们的封锁程度有所认识就会发现,西药的价格和采购风险极高,那些昂贵、稀少的药物根本不够我们的战士使用,如果只使用西药进行战伤救治的话,那毫无疑问,为这片大地而战的炎华儿女死伤人数将远超本已令人心疼的三千五百万。

 

所以,我们的广大基层,离不开传统医药的鼎力相助。

 

自建军之日起,就是他们,支撑起了后方庞大的市场需求。

 

这在那位教员关于区域斗争的书中就有明确记录和指示:

 

【作战一次,就有一批伤兵。由于营养不足、受伤和封锁等原因,官兵生病的很多,医院设在山上,用中西两法治疗。】

 

【草医、草药要重视起来,敌人是封锁不了我们的。】

 

在那个时期,军医们用金银花、连翘、升麻制成抗炎解热药。

 

用延胡索、当归、益母草制成止痛药。

 

用麻黄、柴胡等制成退热药。

 

这些药剂以其不可估量的价值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甚至那场战争期间,关于“精兵简政”的意见,都是位李姓医师向教员提出的,中医的援护贯穿始终。

 

怎么能说他们没有贡献呢?

 

而且公平地讲,西方很早以前也有过许多草药学医师,只是他们自己选择了毁掉这些医学成果,譬如我们熟知的“猎巫运动”期间,许多会用草药的医生被当成巫师杀害了。

 

于是留下的当然只有那些精通放血、催吐、灌肠、截肢的,“训练有素”的医师。

 

再者,东方的医生有从草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乌鸡丸、六味地黄丸、青蒿素,西方的医生也用金鸡纳树制奎宁药剂,这怎么能简单地做分割呢?


综上所述,有段时间,陆大古怀疑抱着中西医的名称做切割的人别有用心。

 

他认为,比起称之为中医西医,不如以“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命名,更精确更科学。

 

至于某些人对炎华传统医学嘲笑、蔑视,说比西边来的医学落后低能,不如完全废除.....能够在没有任何现代科学造就的精密仪器支持下,因地制宜,采用相对常见的材料,从阎王爷手里头抢人,三个人能抢回来两个,这难道不是堪称奇迹的伟大成就吗?

 

“首席。”

 

陆大古停在一张病床边。

 

他的警卫员孙树青正照顾着病号,是他初到山东时,手术救下的那个孩子。

 

很不幸地,尽管手术器具、动刀的手都做了消毒,他身上还是起了炎症反应。

 

“恩公....”

 

孩子的声音很虚弱,听见大古来,他强支开眼皮,挣扎着就要坐起来。

 

“别乱动,好好休息。”

 

陆大古按住对方的双肩,让他躺回原位,然后握住对方的手,轻声问他:

 

“感觉好点了么?”

 

“好很多了。”仍虚弱着,少年勉强露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