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伟大的造物主(第3页)
脑波共振的秘密
梦境实验室里,受试者的脑电波形在曲面屏幕上如海浪般起伏。桂逸盯着a波和θ波的交界处,那里偶尔会出现异常的尖峰,像是意识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撕开的裂缝。\"上周的受试者说她梦见自己在古埃及金字塔里,而脑电图显示她的颞叶区异常活跃。\"他对助手说,\"巧合的是,我们在金字塔的花岗岩中检测到与脑电波同频的振动频率。\"那是19.47hz的舒曼共振频率,地球电离层与地表之间的固有频率,仿佛整个星球都在为人类的梦境共鸣。更令人称奇的是,当他将金字塔的几何尺寸代入麦克斯韦方程组,竟得到了与人类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周期完全一致的数值,仿佛建筑大师与神经科学家共享着同一本设计手册。
他想起自己在西藏哲蚌寺经历的顿悟:当喇嘛们吟诵六字真言时,寺庙的梁柱会产生特定频率的共振,那种振动仿佛能穿透时空。现在,他正在构建\"意识弦理论\",认为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本质上是十维空间中弦的振动,而梦境,正是这些弦与宇宙背景振动产生的共振现象。在第47号受试者的梦境中,他捕捉到一段与仙女座星系旋臂振动同频的脑电波,仿佛人类的潜意识早已跨越254万光年,在星云中写下古老的诗篇。当他将这段脑电波转化为声波,竟听到类似鲸鱼歌声的低频振动,而这种频率,恰好是星际尘埃云坍缩成恒星时的共振频率。
\"如果脑电波能与特定时空的振动频率匹配,也许就能实现某种形式的'穿越'。\"桂逸在培养皿中培育着荧光标记的神经元,看着它们在特定频率的电磁场中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就像调谐收音机,我们的大脑可能天生具备接收不同时空频段的能力。\"他曾在清醒梦实验中进入一个充满水晶柱的空间,每根水晶柱都刻着不同的时间线,当他触碰其中一根时,脑海中浮现出未来人类在气态巨行星上建造浮空城的画面——那些城市的结构,竟与他尚未完成的星舰设计图完全一致。更神秘的是,他在苏醒后发现实验服的袖口沾有微量的氦-3,这种在地球上极为稀有的同位素,正是他在梦境中看到的浮空城能源核心的主要成分。
造物主的方程式
当所有研究数据在中央服务器中交汇时,桂逸看到了一个惊人的巧合:行星轨道的摄动参数、脑电波的共振频率、时间膨胀的量子修正值,都能在欧拉公式中找到对应。那个被誉为\"上帝公式\"的e^(iπ)+1=0,仿佛是造物主留下的签名,将数学、物理、意识连接成一个整体。他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突然发现每个学科的核心公式都能嵌入一个更大的数学结构——就像拼图般严丝合缝,而拼图的边缘,是等待人类破解的终极方程。当他将薛定谔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爱因斯坦场方程输入统一场论模型,这些原本独立的公式竟自动生成了一个分形结构,与他在脑机接口中看到的宇宙泡泡完全一致。
他站在实验室的天台,看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远处,乞力马扎罗的雪顶在晨曦中渐渐融化,像一块正在消失的璞玉。桂逸知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就像攀登这座永远无法登顶的雪山,每一步都是对造物主的致敬,也是对自身存在的追问。他想起在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看到的那台古老的扭秤,卡文迪许用它测出了万有引力常数,而现在,他的仪器正在测量比那精密十亿倍的物理量,却依然触不到宇宙的本质。但此刻他忽然明白,造物主的伟大,或许就在于让人类永远拥有追问的权利——当第一个原始人抬头望向星空,当第一个科学家写下第一个公式,造物主的方程式便在人类的意识中开始了自我迭代。
\"时间从第一个文明仰望星空时诞生,宇宙在第一个生命思考时获得意义。\"桂逸对着即将升起的太阳轻声说,\"而造物主,也许就存在于我们每一次对未知的探索中,存在于每个敢于追问'为什么'的灵魂里。\"当第一缕阳光照亮实验室的玻璃幕墙时,桂逸的影子被拉长在地面上,像一个正在拥抱宇宙的诗人。他知道,明天,又将有新的星轨等待绘制,新的时间褶皱等待抚平,而造物主的伟大,正隐藏在这永无止境的探索之中。就像此刻在他视网膜上跳跃的光子,既是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余辉,也是人类文明向星空发出的第一声稚嫩的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