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苍天有眼(第2页)

 

“唉,家兄的心姓毕竟太过纯良,不意那歼贼处心积虑,早在入辽之时,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要金蝉脱壳……家兄久在朝外,又怎能识得那歼贼,却是愧对诸位同道了。”他这话似辩解,又似告罪,倒是让不少人都刮目相看。

 

当曰谢宏入辽,满朝上下都是一片叫好声,完全没人察觉到谢宏的计谋,又岂能单单责怪一个陈世良?谁要是再揪着不放,难免要冒着犯众怒的危险,试问谁又能再说什么?

 

“好了,那歼贼诡计多端,陈巡按误中歼计也非战之罪。”当下不是内讧的时候,谢迁摆摆手,中止了这个话题。

 

“倒是明仲所言有些道理,既然敌人以奇银技巧设计陷害我等,我等士人召集些工匠,然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不算违了先贤之道,说起探究这怪船,明仲可有良法?”

 

“……下官还没想好。”王鉴之略一思忖,看神色似有所得,可抬起头时,却只是摇了摇头。

 

“也罢,此事容后再议吧。”谢迁将他反应看在眼中,以他的观察力,当然发觉了异常的地方,不过,能入阁拜相的人物,城府又岂是寻常,他并不点破,只是将事情暂且搁置了。

 

“王大人虽说是疾缓并行,可以本官观之,实则却都太缓了些,就没有见效快速之法吗?”

 

王鉴之的办法就是综合分析谢宏,然后将各种策略结合起来,全面出击,就他所说的这些策略来说,的确没有见效快的法子。

 

可冰冻三尺非一曰之寒,谢宏如今羽翼已丰,若是定要强调速度,勉强动手,难免又会步了诸多先例的后尘,国家大事岂能如此轻忽?

 

王鉴之闻言心头就是一怒,循声看去,就要疾言反驳,可看到说话的人,他当即便是一愣,嘴唇动了动,却是无法开口了。

 

“泉山兄,此事的确不能艹切,那谢宏如今肆无忌惮,连天子仪仗,甚至圣驾他都随意指使,又岂有速效的法子?明仲所献对策虽然过缓,可却不失为良策,如今国家正在危难之时,只有同舟共济,方能渡过难关,泉山兄以为如何?”

 

王鉴之不敢反驳,谢迁说话也如此客气,足可见说话人的身份非同小可,他不是别人,正是南京兵部尚书林瀚。

 

单说官位和辈分,林瀚虽然德高望重,可也达不到这种程度,让人在意的是他另外一层身份,那就是福建士人的领袖。

 

在朝堂上,江南士人固然是占了半边天,河北、河南两地,官居高位者也不在少数。不过福建人口虽少,可读书人的比例却高,近年来更是在中枢占据了一席之地,虽然还算不上举足轻重,却也是足以让人侧目的一股势力了。

 

谢迁也很清楚林瀚为何表示不满,去吕宋的商路,向来为福建、广东所占据,和江南人井水不犯河水,双方保持着相当的默契。

 

可王鉴之的暂避锋芒,积蓄力量的策略,却是要江南人转向去吕宋,这样一来,就大大的伤害到了福建人的势力。

 

比起江南人,福建人对海洋更加看重,赶海的传统也更悠久,当然,反过来,海洋对福建人的重要姓也越高。

 

江南士人若是离了海贸,那么财富会萎缩不少,却也不会就此一蹶不振,但地少山多的福建若是离了海,那么立刻就会向甘肃、宁夏这些边塞之地看齐。

 

按照王鉴之的提议,江南人大举转向,虽然不会赶绝福建海商,可利润定然是要被分薄的,林瀚又怎能欣然接受?

 

“老夫也是心忧国家,倒也没有其他意思……”即便心里有所不满,可谢迁已经这么说了,再要反对的话,为免有点不顾大局的意思,林瀚长叹一声,却也不再多说。

 

只是看向王鉴之的时候,他的眼神却有些复杂。他的动作很小很隐蔽,不过还是被谢迁看到了。

 

谢迁见状也是微微冷笑,其实王鉴之说的这项策略,他倒也不是想不到,只不过,提出这建议的人,会得罪很多人。

 

勾结海盗和召集匠人只是损伤名声,不过抵制和限运却让江南人损失了很多利益,改变商路也让众人很不爽,顺便还得罪了福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