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赚钱要靠眼光好(第2页)

 

就算宁波是江南士人的重要据点,他们对那里掌控力毋庸置疑,可这种规模的水师,就算再怎么小心,也很难保证完全不走漏消息。

 

而他这边,即便谢宏没有在船上做手脚,路途上也一切顺利,可买完船,再从朝鲜回到宁波,总是要耽搁一两个月,之后还要留出研究和仿制的时间,时间是怎么也不够用的。

 

为此,王鉴之甚至顾不得之前定下的经济封锁策略了。

 

左右天津那边的北方海商已经出海,而且根据朝鲜人的说法,谢宏调遣了数千蒙古人,很可能会展开很有针对姓的倭国攻略,从前的那条策略八成已经不适用了,还是以暴制暴来的一劳永逸。

 

“我知道了,王大人只管放心,您要相信我们朝鲜民族的忠心与毅力。”金判书信誓旦旦的保证道。

 

“嗯,为了两国世代相传的友谊,也为了天下间的凛然正气,佑正兄,我们共同努力吧。”在共同敌人强大的压力下,两双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

 

……茫茫碧波上,一支船队扬帆前行,这支船队是由几十艘福船组成的,每艘船都吃水颇深,因此航速并不算快。

 

各船的甲板上都站了不少人,有的人正翘首踮脚的向远方眺望,似乎这样就能早点到达目的地似的;也有人一脸热切的跟同伴交谈着什么,情绪很是高涨。

 

不过,更多的人却都是呆呆的望着大海,目光中有些茫然,也有些惶恐,当然,最多的还是期冀。

 

孙立就是这样,作为土生土长的京城人,他虽然不是第一次看到大海,可出海远航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开始的时候还好,可等到船队离开中转的威海卫,驶入茫茫无际的东海时,他还是止不住的有些孤寂和茫然,毕竟皇城西街的那些老伙计中,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参与了海贸,如今身边没有半个熟人。


“老弟,你是第一次出海吧?”一个有些怪异的声音突然在他耳边响起。

 

声音有些苍老,显然说话的是个老人,可他的语调却很高昂,说话时也是中气十足的,完全没有衰老的样子,也就是说,来搭讪的是个精神头十足的老头。

 

转过头,看见说话的人,孙立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这老头穿着一身粗布衣服,须发都是花白,可却是一副神气活现的样子,他手里还拎了个酒壶,说话时,也有一股酒气喷出来,显然是喝的正爽呢。

 

“正是,在下打小在皇城根下长大,只有小时候去山东走亲戚的时候,在登州见过一次海……”孤身在外,有个说话的总比没有强,何况出门在外,多个熟人就多点照应,现在去的是万里之外的倭国,需要帮忙的地方多着呢。

 

“哈,你在山东还有亲戚啊,老头我也是山东人,咱们是老乡哦。”老头似乎是个自来熟,拐弯抹角的居然攀起了关系。

 

“嗯,四海之内皆兄弟,都是从大明一起来的,当然是老乡了,对了,用那位严大人的话来说,咱们是同胞。”在旅途上多了这么个人,倒也分散了孙立的注意力,他在京城也是个开门做生意的,口才和为人处事并不算差,两人很快就火热的攀谈起来。

 

“老弟,单看你这样子可不像第一次出海,里面那些才像……呵呵,才是第一次出海的八成都是这幅模样才对。”老头朝船舱方向一努嘴,捉狭的笑道。

 

“我自己也奇怪呢,第一次坐船,居然不晕船,可能是这福船比较稳当吧,呵呵。”想起那些晕船晕得起不了身的同伴,孙立也很庆幸,旅途很漫长,要是遭一路的罪,那也太难受了点。

 

不过,自己不过是不晕船,很可能还是托了海上没什么风浪的福,可面前这位扈老哥可是喝得满脸通红,居然还一点事儿都没有,这就比自己更高一层了。

 

“扈老哥,你难道以前就是跑海的?”孙立压低了声音问道。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威海卫那里地少人多,不出海讨点生活,曰子是真难过啊。”

 

老头很有感触的长叹一声,看到孙立紧张兮兮的样子,他又大笑起来:“我说孙兄弟,你这么小心翼翼的干嘛?还怕有人出首不成?别说这里没有那不仁义的人,就算有也没事,当今圣明天子在位,又有咱们侯爷这样的能臣辅佐,那狗屁海禁早就没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