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秀才会武术

第194章 士绅的善意(第2页)

李贤笑道:“什么功不功的,如果不是军卒齐心,三军用命,我也不过是名莽夫而已”。

临济县令尴尬不已,像李贤如此谦虚的官儿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言语间,难免有些捉襟见肘。

好在李贤不以为意,没有借题发挥。

仅仅是几句话的功夫,临济县令便觉得仿佛度过了一万年。

面对李贤这等凶神,县令实在拿不出半点脾气。

一万名黄巾老卒呀,竟然被五千名东莱军打败了,即便离不开徐和的大力相援,可只要是有些常识的人都明白,徐和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开战之前,县令原本打算开门乞降,哪曾想,李贤防备严密,压根就没有给郡兵机会,也幸亏如此,这才没有酿成大祸!

如若不然,长驱直入的贼寇又会嚣张到什么地步?这临济城又会被祸害成什么模样?

只是想一想就觉得不寒而栗。

李贤终归还是接受了县令的邀请。

这一战,对于李贤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那一千匹战马。

有了这些战马,李贤麾下的骑军规模可以扩大一倍。

无论往北还是往西,日后的战争都要求作战方式多样化。

若是兵种过于单一,很容易被人找出应对之策。

李贤麾下远攻有长弓、近战有长枪阵,中距离有背矛士压轴,兵种搭配已经可以说极为合理了。不过,饱受后世军事思想的熏陶,李贤一直在追求兵种的多样化。

在这东汉末年,光凭步卒,虽说也能大获全胜,可若是遇到一心逃窜的敌人,那时候就离不开骑军了。

之前,李贤已经把骑卒的数量提升到了五百人,只可惜,这个数字一直没有太大改变,其中虽然有兵源不足,懂马术的人较少的缘故,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东莱军中战马不足。

众所周知,青州不产马,北海国内的马匹全都是高价买来的。

眼下,李贤好不容易多出近千匹马,他顿时乐不可支,心情大好。

如果将马匹换算成钱币的话,它们起码价值一千贯!

“都把眼睛擦亮些,待会儿挑出最好的几匹马让周仓、徐盛、胡庸他们自行挑选,其后,再把马儿准备好,我随时有大用处”

“喏!”

很快到了晚餐时间,李贤应约赴宴。

甫一出现,木案后的士绅们无论年纪大小,全都向李贤做了一揖。

李贤不解:“这是什么意思?”

“长史为我们除了一个大害,当受此一拜”

“不必如此,诸位快快请起”

“请长史上首落座!”

李贤谦让一番过后,还是一屁股坐到了主位上。

有道是拳头大就是硬道理,李贤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再也无人敢小觑他。

小小年纪便手握重兵,偏偏又颇知进退,这样的人物放到哪里都不是池中之物。

酒过三巡之后,李贤说道:“大军新胜,需要好生休整一番,这些日子,东莱军就待在城中了,不知诸位可有什么想法?”

有想法?开玩笑,谁敢有想法,这时候跟李贤说他有想法,那岂不是直截了当地告诉李贤,说我看你不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