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唯才是举 招贤馆(第2页)
“也好,事不宜迟,等我写好招贤令后便宣告天下”
李贤记得清楚,曹操在建安年间就搞出了《求贤令》,恰好,上头的内容现在还记得清楚,于是李贤便将《求贤令》上的内容誊写出来:“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
徐庶读罢之后大为赞叹,“唯才是举,使君此举必将名动天下”。
李贤笑了笑,他知道自己这《求贤令》一出,肯定要得罪不少人。
要知道,两汉以来,德行、孝道一直是为官之根本,现在李贤只问才学,不问操守,颇有些惊世骇俗。
不过,穿越而来的李贤明白,要想招揽到真正的人才,不用这法子是不行的,最起码,这是一条便捷之路。
翌日一早,都昌城的百姓便惊讶地发现城门口又多了一张告示。
有识字的书生摇头晃脑地将告示内容读了出来,念罢之后,当即脸色大变,嘴里道:“荒唐,实在是荒唐,李使君此举差矣!”
说罢,书生就要叹息离开。
此时,有人不以为然道:“我觉得李使君说的就很有道理,只要能够为郡国所用,名声不佳,身体残缺又如何?”
书生涨红了脸:“国朝以孝道为先,取德不取才,武帝创立孝廉制度就是为此”。“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不仁不孝又如何?只要身有大才,当可一用!”
随着李贤的求贤令在北海国内四面开花,诸如此类的争辩此起彼伏。
把持孝廉名额的豪族颇为不爽,可升斗小民,寒门士子却大喜过望。
糜缳到达都昌城的时候,不少慕名而来的士子就住进了招贤馆。
当然了,刚开始,不会有真正的大才前来,毕竟李贤唯才是举的行为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了,对于追求名声的士子们来说,求贤令有些急功近利。
不过,李贤要的是实用性人才,爱惜羽毛,爱护声明的那些名士,李贤甚至不打算他们过来。
倘若来了大名士,眼高手低,不堪实事,就算李贤想要赶他们走,都要考虑到天下人的想法。
不来最好了,省的麻烦。
孔融死后,孔黎一直为其守孝,而李贤忙于政事,倒也没有亲近绣娘。
听闻糜缳从下邳而来,李贤大喜过望。
数月未见,这妮子似乎越发丰腴了。
若不是名分未定,李贤甚至想先斩后奏,吃了糜缳。
不过,糜缳毕竟是糜氏的掌上明珠,如果提前行了周公之礼,即便糜缳不拒绝,到了糜竺兄弟那里也会给人留下不堪的印象。
婚前行礼,对于女方来说是一种极不尊重的行为,李贤爱怜糜缳,自然不会让人低看了她。
对此,糜缳心知肚明。
冬月,忙碌而充实。
从招贤馆中,李贤选出工匠三十人,商贾两人,书生一人。
秉承千金买马骨的想法,李贤没有太过挑剔,他要借此树立一个受人艳羡的榜样。
三十名工匠好打发,尽数分到匠工营就算妥当了;两名败尽家财的商贾,李贤考核一番过后,决定让他们参与到米粟置换甲胄的交易中去,不管怎么说,毕竟是做过生意的人,头脑活络的很,只要给他们一些机会,想必会吸取教训的;至于手指残缺的书生,李贤也没有撵走,对方熟读四书五经,尤其对于算术颇为擅长,李贤便让其参与账目统筹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