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秀才会武术

第334章 陶谦的赌注(第3页)

对此,臧霸很不满意,李贤却笑着宽慰道:“曹操奸猾狡诈,宣高你能斩首两千,己方伤亡不过数百人,这已经是难得的大捷了,想必曹操这时候正对你恨之入骨呢”。

臧霸笑道:“怕个鸟,有李使君撑腰,便是曹操大军回返,我也敢跟他决一死战”。

这马屁拍的很有水准此时,青州有消息传来,说北方的袁绍听说曹军败退的消息之后也收敛了进军的脚步,在黄河以北虎视眈眈,按兵不动,看模样,开春之前袁绍是不会大举出兵南下了。

没有曹操、袁术在旁策应,袁术这支偏师南下,不敢贪功冒进。

不知死活的淳于琼损兵折将,丢尽了河北军将的脸面,然而新来的这位军将却不愿冒险出兵。

虽说李贤不在青州,可青州境内的太史慈、徐盛、周仓、徐和、胡庸,哪一个都不是善茬,真要是啃骨头一般一个接一个的啃下去,河北兵肯定损失惨重,那样的话,可就不符合袁绍的利益了。

青州虽与河北接壤,可辽东未定,袁绍不想一口吃个胖子,那样的话,地盘太多,兵力势必会变得单薄起来,这样就容易给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于是,李贤麾下的青州、徐州拥有了片刻喘息之机。

击退曹操之后,徐州大局已定,李贤的地位越来越稳固了。

原本犹豫不定的士子、贤才终于走出家门,开始前往招贤馆报名遴选。

与此同时,微山湖畔的探矿事宜也已经提上了日程,在刘才的引导下,大批大批的流民没日没夜的在地上挖掘、敲打。

刘才发现铁矿的地方是一处埋藏极浅的矿藏,经过流民三日的劳作,李贤终于见到了纯度不下于牟平铁矿的矿石,他大喜之下,赏了刘才一百贯钱。

刘才原本就是戴罪之身,没想到竟然还有赏钱,大喜过望之下更是卖力指挥。

术业有专攻,这刘才做别的事情一事无成,可偏偏在寻矿的事情上有天赋。

按照李贤的提醒,刘才又在铁矿之外找到了一个煤矿。

有了黑煤,一下子可以节省一大半的人力物力,起码,流民们不必再上山砍柴了。

一批熟练的工匠从牟平紧急赶来,他们将负责教导徐州匠工营的匠工们熟练流程。

分工协作这等差事,既可以增加效率,又可以确保机密不曾外泄,可以说是一项历史性的创新。

匠工营迁到铁矿场之后,李贤让于禁派人重兵把守,严禁他人窥探。

这天下名义上依旧是大汉天子的天下,如果郭汜等人以天子的名义命令李贤进贡铁石,那他是进贡还是不进贡?

进了,徒有虚名,毫无实质性的补偿,可若是不进贡,只怕李贤苦心营造的忠君爱民的形象,很快便会毁于一旦。

因而,矿场的产量可是个机密,只要将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算天子下诏索要铁石,李贤也可以随便进贡一部分,搪塞一番。

反正铁矿的真正产量只有李贤知道,进贡多少还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一排排木房拔地而起,一堆堆煤石连绵不绝。

相对于木火,煤火的温度更高,也更持久,这样打造出来的兵器、盔甲更加坚久耐用。

也就是李贤不懂得机械技术,不然的话说不定他还要搞出水力机床这等大杀器,当然了,过于高深的技术李贤一窍不通,只能干干地意淫一番过过瘾。

说起来,如今李贤麾下装备铁甲的比例已经到达了惊人的一成,也就说,十个军卒当中,起码有一个人装备了铁甲。

要知道,占据徐州之后,李贤可是有兵马七万人,而一成的比例,这就是七千具铁甲。

若不是铁甲分布在各个军营之中,只是这七千人的铁甲军便足以所向披靡,令人闻风丧胆。

在没有火药武器之前,铁甲作为防御力极佳的防具一直经久不衰。

当然了,由于成本、做工的缘故,各家兵马当中,铁甲的数量一直不多,

吕布倾家荡产,也不过从李贤手中淘换出两千副甲胄出来,至于辽东的公孙瓒,只买了一千五百副,当然了,袁术曾经数次欲求之而不得,这且不提。

吕布凭借这两千铁甲军,多次击败了曹军的誓死反扑,而公孙瓒也艰难地抵住了袁绍的大军。

曹操率军回转兖州之前,吕布早已经知难而退。

寒冬腊月,大军已成疲军,曹操没有丧失理智,试图报复,,而是第一时间厚葬了戏志才。

三征徐州,一事无成,反而葬送了戏志才这等大才,这让曹操很是心痛。

听说吕布麾下的铁甲军曾在城下大发神威,曹操更是勃然大怒,他对李贤恨之入骨,多次夜间大声呼喊李贤的名字。

“李贤小儿,我誓杀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