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染指汝南的机会(第3页)
有了黄巾军死灰复燃的消息,聚集在校场上的文武官员很快散去。
天子刘协郁郁而返,李贤带着圣旨将麾下官员召到一处,商议出兵事宜。
数万黄巾,青州军将压根没放在眼中。
厮杀多年,寻常贼寇对于青州军而言便是明码标价的战功。
战功有限,出兵的数量也有限。
徐盛摩拳擦掌,道:“使君,我愿领兵出征,区区黄巾,我视之如土鸡瓦狗尔!”
胡庸也跃跃欲试,他腆着脸,嘴里道:“文向,你不要与我抢,背矛军已经许久未曾一战了,此次机会难得,便让与俺可好?”
徐盛置若罔闻,仿佛压根没听见。
让神策军退出,成全背矛军?
凭什么?
徐盛板着脸,道:“神策军请战!”
耍赖无用,胡庸只得叫道:“背矛军请战!”
周仓出身黄巾,此番倒没有请战,可是,李贤却将目光投到了他身上,嘴里道:“背嵬军可否一战?”
周仓心头一跳,道:“背嵬军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李贤微微颌首:“好,此役便由背嵬军出征,赵云的骑军随行,神策军、背矛军压严阵以待,随时待命”。
周仓抱拳作揖:“周仓得令!”
大好机会从手中溜走,胡庸很是不爽,徐盛虽未多言,可脸上也带着几分失落。
李贤笑道:“文向、胡庸,你二人不必着急,黄巾易战,曹操却却非等闲!”
徐盛一点就透,胡庸却瞪大了眼睛,嘴里道:“我们清剿黄巾,与曹操何干?”
李贤苦心婆心地解释道:“曹操自领兖州牧,如何能够放过汝南、颍川?之所以隐而未发,不过是等候时机罢了,若是我出军汝南,定会与曹军冲突,那时,背矛军、神策军可否替我挡住曹操?”
徐盛、胡庸相视一笑,只要不是闲着,那便好商量,“使君宽心,一切包在我们身上!”
李贤却没有这么乐观。
将天子刘协接到下邳,李贤便成了众矢之的。
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是没有代价的,李贤从一个低调发展,少有人注意的实力军阀一举成为无数人瞩目的重要人物。
北上的袁绍虎视眈眈,南方的刘表态度不明,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贤麾下兵马虽多,但却不敢轻举妄动。
地盘增加,需要驻守的城池也相应的有所增加。
除了必要的防御兵力,李贤估摸着,此番出征汝南,他可以抽调出三万兵马。
大军出征,可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
三万大军,随行的辅兵就得有两万人,民夫也得在数万开外。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贤手中粮秣虽多,但是,将其转化为随军食物却还需要一定的处理。
天子诏令一出,李贤平定黄巾便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谁也无法指责。
真正的历史上,曹操就是靠着击败黄巾,才得以发展壮大的。
汝南郡、颍川郡何义、刘辟、黄邵、何曼之乱,曹操先破何义,后攻许县,将势力发展到豫州一带,后来朝廷封曹操为建德将军!
这说明啥,说明打仗才是升官发财的捷径。
与此同时,兖州的曹操也听说了黄巾死灰复燃的消息。
郭嘉、荀竭力相劝,让曹操挥军南下。
“使君,机会难得,黄巾逆贼不堪一击,只要小心行事,定可大获全胜”
荀的家就在颍川,正是黄巾滋扰的地方。
此时,听到郭嘉所言,荀深表赞同:“祭酒所言极是,贼子为祸一方,俱是乌合之众,使君击而破之,可以收取民心!”
曹操微微颌首:“黄巾不足为虑,我担心是却是李贤”。
提起李贤,无论荀还是郭嘉都不敢大意。
“使君的担心不无道理,李贤是不会放过这等机会的”
“若与李贤厮杀,仅靠兖州军怕是力有不怠,使君还需多寻援助”
曹操很是烦闷,他没想到,短短几年的功夫,李贤竟然成长到这般境界,单靠兖州甚至无法取胜。
谁能想到,李贤数年前还只是个盐丁呢?
“袁绍、刘表如何?”
“使君可以遣使一试!”
“听闻袁绍正与公孙瓒厮杀,怕是难以抽身,江东孙策与李贤友善,有他牵制,荆州刘表也难以为援”
“关中郭汜、李如何?”
自从李贤劫走天子之后,郭汜已经多次表达过借道讨伐的意图,只是曹操一直未曾应允罢了。
如今,曹操别无选择,只得将打算放到郭汜身上。
荀厌恶郭汜,却也明白,对方是曹操最佳的选择,“使君要谨防请神容易送神难,郭汜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曹操深以为然:“我会多加小心”。
董卓在的时候,西凉军强悍无匹,勇不可挡。
董卓被吕布杀死之后,西凉军内乱不休,可是,实力犹存。
定鼎天下肯定是不够的,然而,滋扰李贤却是绰绰有余。
当然了,李贤兵马分散在各处,不可能全力以对,否则的话,青鹿死谁手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