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玩弄于股掌之间(第2页)
怎么会这样?
难道说,短短三两日的功夫,汉人就收买了人心,让城内的百姓不敢与之为敌?
“咚咚咚!”急切的战鼓声响起。
急欲了解真相的高凉没有等待的耐心,他急令大军第一时间发起了潮水般的攻势。
远道而来的新罗兵马只休整了不过两个时辰,他们没有趁手的攻城器械,甚至连足额的箭矢都没有,只是在上官的命令下,对巍峨的王城发动仓促而急迫的攻击。
当第一波新罗军卒出现在守军射程之内的时候,甘宁立在城楼上,嘴角翘起,道:“传我军令,放他们进入六十步之内再行射杀!”
没有过多的争辩,一旁的军卒便高声呼喝:“传都尉军令,待敌寇进入六十步之内再行射杀,诸君不得妄动!”
几十步的距离转瞬及至,在战场上,尤其如此,成功跨过了一段距离,新罗军将忐忑不安的心脏也平稳舒缓了些,他们不知道守军为何没有发箭,只以为对方是畏惧己方人马的声势,不敢贸然出箭,所以在距离护城河不过二十步远的地方,新罗军卒蓦然加速,他们想趁着守军“发愣”的功夫,快速地通过护城河。
近了,八十步、七十步、六十步、五十步!
在甘宁眼皮急跳的时候,一旁的军卒也在适时向甘宁通报数字。
等到对方说出“四十九步的时候”,甘宁蓦然睁眼,“放箭!”四十多步远,这个距离,交战双方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去对方的面目了。
在新罗军将目结舌的当口,城头的汉军卫卒以眼花缭乱的高速度射来了第一波箭雨。
攻占王都的时候,青州水军就不曾出过什么大力,大水过境之后,汉军又整整休整了三日。
是以,对付筋疲力尽跋涉而来的新罗援军,大汉军卒有以逸待劳的优势。
“嗖嗖嗖”,第一波箭雨不过六百多支,可箭箭伤人性命。
即便有木盾、衣盔做抵挡,可城下的新罗军马还是伤亡惨重。
攻城的先锋营,整整死伤了一千多人,这数目几乎是先锋营人马的一半了。
还没有渡过护城河呢,己方的人马就有了如此惨重的伤亡,真要是开始了惨烈的攻城,那伤亡数目又得攀升到何种地步?
这时候,高凉对自己的“愚忠”,第一次有了犹疑。
巨大的伤亡代价迫使高凉作出了决断,在想出破敌之策之前,他只好把试探攻城的先锋营撤了下来。
怎么会这样?
连新罗王都被擒住了,高凉手中虽有人马,可一无辎重补给,二无攻城器械,长此以往,高凉麾下的三万大军又要靠什么生存下去?
奉诏来援之前,高凉从未想过他的任务是攻打王城。
换句话说,谁也没想到,看上去坚不可摧的新罗王城竟然陨落的那么快,快到让人来不及作出应对的措施。
据说,当日里汉人是用了水攻的主意,可试图故技重施的高凉在命令军卒蓄水筑坝的时候,遭到了四周乡民们的强烈阻拦。
破损的家园才搭建了个框架,被冲毁的农田短时间内是无法修复的,在这种时候,谁也不想经受第二次洪涝之害。
听到乡民们的诉说,原本就有些下不去手的兵丁顿时齐齐罢工,他们也有家人子弟,甚至还有亲族住在王城之内,这时候蓄水攻城,不就是在蓄意谋杀吗?
有的招数只能使用一次,一旦曝光之后,层层的压力注定会压抑的你无法得逞第二次。
当夜,高凉彻夜难眠,城内,灯火通明。
夜战?
且不说己方人马能够保存几成的战力,单看城头影影绰绰的火光,就知道汉人的防守定然不容小觑。
难道说,就这么与汉人耗下去?
不成,如今敌我态势逆转,有城池依靠的汉军挨的起,可远道而来的高凉却挨不住。
军中的口粮只够两日之用了,沿途间,高凉已经搜刮了不少村落,可全民皆兵的情况下,抛弃生产的乡间百姓,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哪里还会有剩余的余粮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