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秀才会武术

第684章 各显手段(第2页)

眼下,最为紧要的事情是稳定实力,将占据的地盘消化掉。

这一日,赵云正在兖州巡弋,忽而,队列中耳朵最灵敏的赵五叫了起来:“将军,前方两百步开外有十多骑正往此处疾驰而来。”

负责护卫的一行人马急忙将赵云围在其中,有人更是提议道:“将军,情况不明,要不暂避一二?”

赵云连连摇头,道:“没听赵五说了吗?对方只有十几骑,我们可是有两百骑啊,哪有以多惧少的道理?更何况,难道你们不相信自己的身手吗?”

赵五是军中老卒,经过两年的厮杀,他已经从一名青涩的少年成长为合格的军校。

眼下,赵五还待多言,却被赵云的眼神喝止住了。

其余的军卒们也被赵云的最后一句话激起了士气,他们再不多言,只是默默地分布开来,确保能够最大程度上护得赵云周全。

“哒哒哒”,马蹄声越来越近了。

青州军士有的弯弓搭箭,有的却是抽刀在手,只等情况不对便掩杀过去。

赵云的生死存亡干系重大,谁也承担不了护卫不利的罪名。

不过,赵云自身便是万人敌般的角色,只要不让人偷袭得手,正面交手,赵云不惧任何人。

当十名骑士进入八十步之内的时候,双方人马都发现了彼此的存在。

赵云这边还好些,军卒严阵以待,看上去阵势已成,轻易不可冒犯,而对面的骑军数量众多,他们发现赵云的旗号之后,脸上顿时露出一股说不出是喜还是忧的神色。

敌情不明之前,谁都没有乱动。

这时,自小在塞外长大的赵五低声说道:“他们不是突厥人,倒像是契丹人。”

契丹人怎么会跑到这里来?赵云好奇心大起,他仔细打量着这伙不速之客,不错,原本看得不仔细,觉得游牧民族之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可这时候仔细一琢磨,还是能够发现突厥与契丹之间的迥异之处的。

此时,赵云视线中的这伙家伙,穿着打扮很是不凡,看上去倒像是贵族!

没错,尤其是那个少年骑士,不但饰物不凡,就连武器也很是精良,胯下的马匹更是万里挑一的良驹,显得很是神骏。

“请问将军可是李使君麾下人马?”

就在双方人马对峙的时候,少年身旁的一名骑士打马前行一步,抱拳作揖问道。

原本赵云害怕彼此语言不通,会闹出误会,现在看来,却是多虑了。既然有熟悉汉话的人,那沟通就不再是问题了。

在赵云的示意下,赵五朗声回道:“不错,我们正是李贤李使君麾下人马,不知道你们又是契丹哪一个部落的,又为什么跑到了这里?”

那契丹人似乎没想到汉人竟然这么快就认出了他们的底细,脸上闪过一丝愕然,不过很快就被他遮掩住了。

“将军明鉴,我们是契丹乞买部的兵马,前些时日,赤旗兀杨部、白旗夫蒙部在幽州动员部族参战,我们乞买部愿为李使君效力”

赵云没有放松警惕:“既然是投诚,信物又在哪里?”

“这里有兀杨部、夫蒙部出具的印信,请示下!”

赵云辨认一番之后,确定印信是真,于是双方人马合二为一,径自往邓县而来。

邓县城外,听闻契丹部到来的消息,太史慈又惊又喜。

外族来援,这彰显出了汉庭的威势,可是,数万大军久攻不下,到头来竟然要靠一帮外族,这要是传出去,天下人会怎么看?

春夏之交,草原上正是羊肥马壮的季节,每年的这个时候,边疆上的突厥、契丹等游牧部落都会打马南下,纵兵劫掠。

然而,今年的形势大有不同,草原上最强大的两个部落接连投靠汉庭,其余部落,若想存活,只得俯首听命。

像乞买部,便是响应赤旗、白旗的号召,引军而来。

在李贤的计划中,整个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都应该成为他手中的利刃。

乞买部只是其中之一,真正可以左右占据的兀杨部、夫蒙部,他们精骑近万,如今并未出现。

不过,数日之后,兖州境内多地遇袭。

没了妇孺老幼的牵绊,骑军来去如风,他们不惧怕报复,只是劫掠军粮,宰杀游骑而已,外族骑军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