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秀才会武术

第693章 孙策之死(第2页)

用膳之后,二人告辞离去。

李贤取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后世里的历史走向:建安四年,曹操、袁绍爆发官渡之战,张绣归降曹操;建安五年,献帝密诏诛曹操,官渡之战以曹操获胜而告终,接下来,孙策身死,孙权继位,周瑜、张昭共同辅佐孙权,成为孙氏的左臂右膀;建安六年,刘备败走荆州,驻军新野,诸葛亮出山,益州赵韪起兵,兵败身死。

眼下,献帝刘协、刘备、袁绍都已经死去,可以利用的脉络只剩下孙策、赵韪。

赵韪之事只要派人知会刘璋即可,不必多下功夫,真正需要在意的确是孙策。

历史上,孙策是怎么死的来着?

好像是遇刺?

李贤心中蹦蹦狂跳,他想到一个一劳永逸的法子“刺杀孙策!”

孙策不死,江东必成祸患。

只是,眼下孙氏并未流露出敌视的迹象,如果李贤抢先下手,万一消息传到孙尚香耳中,李贤该如何自处?

李贤犹豫再三,只得暂时按捺住行刺孙策的想法。

章武元年六月,公元199年,士燮归附孙策的消息传到许都。

曹操不喜不怒,他将贾诩、郭嘉等人召到府中,仔细问询:“文和,孙策可有结盟的意向?”

贾诩锊须颌首,道:“孙伯符愿意对付李贤,只是,眼下交州新附,孙伯符不愿出兵”。

曹操皱起眉头,“会不会是孙伯符的缓兵之计?”

“应该不会,孙伯符有枭雄之志,绝不甘心屈居人下,李贤虽然与他有姻亲之谊,然而,孙伯符却早有不满”

“喔?这是为何?”

“李贤官位已至大将军,领青州牧,孙策呢?不过是个会稽太守罢了,如果真要计较,甚至比不得士燮的地位,有道是名不正则言不顺,孙策怎能满意?”

曹操来了兴致,“不错,这是其中之一,还有吗?”

“荆州为江水要道,江东偏安一隅,远离中原,孙策若想染指中原,必须谋夺荆州,然而,李贤却先下手为强,占据荆州重地,孙策怎能不恨?”

曹操满意地笑了起来,“不错,不错,文和所言极是,照此看来,孙策当可为援!”

郭嘉看了贾诩一眼,提出异议:“使君,孙策虽可为援,然而,我们却等不起了,青州大军已至濮阳,长留危在旦夕,现在,我需要的是及时来援的帮手,而不是潜在的盟友”。

曹操叹了口气,他知道郭嘉说的有道理,可是,放眼天下,还有谁能够助他一臂之力?

“张鲁自顾不暇,马超、韩遂自相残杀,孙策无心北上,奉孝,谁能助我?”

郭嘉一字一句地说道:“孙策!”

“嗯?此言何解?你不是说我们等不起了吗?”

郭嘉正色道:“使君,正是因为我们等不起,所以才需要想办法改变江东的策略”。

“奉孝有何妙计?”“我听说孙策有一弟,名曰孙权,他们两兄弟极为友善,如果孙策暴毙,孙权一定会为其报仇!”

曹操脸色大变,他不是蠢人,自然明白郭嘉未言之意。

这是要祸水东引啊,杀死孙策,然后栽赃陷害,诬赖李贤是凶手,到时候,由不得孙氏不出兵伐李。

贾诩深深地看了郭嘉一眼,他倒是没想到一向多谋的郭嘉竟然能够想出这等毒计。

作为出使江东的人选,贾诩自然知道郭嘉所言成功率极大。

正思虑间,曹操已经出言问道:“文和,你意下如何?”

贾诩吸了口气,道:“奉孝所言极是,孙策、孙权兄弟友善,若是孙策暴毙,孙权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曹操在厅内来回踱步,看得出,他很是犹豫。

要不要刺杀孙策呢?

只是片刻,曹操就作出了选择,在兖州与孙策之间,他自然选择前者。

如果牺牲孙策就可以拯救兖州,曹操愿意做一个刽子手。

然而,曹操却有一个疑问:“我听说孙伯符武艺高强,这等人物,只怕图之不易吧?”

郭嘉胸有成竹,“使君勿忧,我听说孙策胆识过人,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