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议事
当今朝廷虽然势微,但是天子刘敦的法理性却毋容置疑。
即便曹操、诸葛亮等人心中不满,四处宣扬刘敦继位的不合理性,可是,他们却找不到更有说服力的挑战者。
其实早在刘协定都下邳之时,李贤就做了两手准备,为防不测,他将刘氏皇族血脉尽数救到了下邳。
眼下,曹操虽然占据关陇之地,却惊讶地发现,长安、洛阳没有一名刘姓皇族子弟。
刘敦继位已成事实,两年的时间,百姓们已经习惯了新君的存在,而李贤不像董卓那般喜欢对他人指手画脚,他只是看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少有僭越之时。
曹操、李贤孰优孰劣?
刺杀献帝、决堤放水,曹操的名声已经臭不可闻,反观李贤,他通过三次赈灾,顺利挽回了民心。
就连五溪蛮地的诸葛亮都不得不承认,李贤收买人心的手段举世无双。
然而,谁能够想到,李贤又想出了开科取士的主意?
毫无疑问,此举一出,李贤将尽收天下士子之心。
兖州,曹操伤透了脑筋。
郭嘉、陈群、荀彧、贾诩齐聚一堂,他们惊讶地发现,数日不见,曹操的鬓角似乎多处了几根白发。
“诸位,公开取士的日子已经定下了,十月初九,还有二十日,你们觉得如何?”
陈群微微拱手,道:“使君,这些日子,我听说不少寒门士子偷偷潜入徐州,便是郡望子弟都有人争相效仿,此风断不可长,否则的话,关陇豪族首鼠两端,再想对付李贤可就难了”。
曹操叹了口气,“长文可有妙计?”
陈群涨红了脸,摇头说道:“士子好名,世家好利,此番李贤以朝廷的名义公开取士,为的就是拉拢世家人心,依我之见,除非河东也开科取士,否则的话,士子将尽入李贤囊中”。
曹操眼前一亮,“嗯,此计极妙,我听说开科取士遴选的官员,多数不能在家乡为官,我便反其道行之!”
陈群不忍心泼冷水,可是,郭嘉、贾诩等人的目光却让他不得不开口,“使君,关陇之地已经没有多余的官职了”。
曹操脸色一变,适才他只顾着高兴,却忘了这一茬。
李贤可以大肆封官许愿,是因为他夺了冀州、兖州,可是曹操呢?
兖州只剩下陈留一郡,河东数郡曹操又插不上手,他拿什么来封官?
丢城失地,曹操手中并不缺乏官吏人才,他缺的是资源。
残酷的现实令人心痛,曹操缓了半晌方才缓过神来,“诸位可有良策?”
陈群羞愧地摇了摇头。
曹操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到郭嘉身上,“奉孝?”
郭嘉无奈,只得分析起来,“主公,河东不同于徐州,这里的官职俱由郡望大族掌握,若是主公效仿李贤,公开取士,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意义不大呀”。
曹操铁青着脸,“士子是郡望大族的基础,他们若是走了,谁替我治理地方?不成,李贤此计太过毒辣,一旦事成,我将无人可用,诸位,士子东去,我绝不能坐视不管”。
荀彧犹豫一番,最终还是闭口不言。
曹操与李贤之间早已经势同水火,两人只能活下一个,再多的宽慰之言也没有用处。
杀死李贤,已经成为曹操的执念,就算曹嵩、夏侯渊等人活过来也是这样!
曹操环顾左右,希翼的目光越来越黯淡。
陈群、郭嘉已经黔驴技穷,荀彧忠于汉室,内心深处甚至力挺开科取士,指望他想出破解之道,显然不现实。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贾诩了。
“文和,可有良策?”
贾诩皱起眉头,嘴里道:“李贤此人向来谋而后动,他既然公开取士,必是有了万全之策,这时候,若想阻止难之又难”。
李贤的为人行事,曹操又何尝不知?
只不过,公开取士对于曹操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他无法静观其变,“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贾诩略一犹豫,嘴里道,“我有一计,只是此计环环相扣,任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