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海权时代半老夫子
第六十章 抵达昌化(第2页)
整个舰队除了必要留在军舰上值班的人员,全部下船在河滩上搭建一个简易的军营。一边在这里等待大军的到来,一边安排人手考察昌化江的水文。
未来的钢铁制品最方便的交通还是船运,现在考察的就是昌化江的水深,与河道的整体情况。郑军水师官兵划着小船一路上溯五六十里,其中还遇到了一条由北向南注入昌化江的支流。
考察的结果令郑经非常的满意,至少到第一条支流的这一段河道,行使百料平底驳船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郑经当然知道那条支流就是通往石碌铁矿的水道,也就是后世的石碌河。看来只要稍加治理这条河道就完全可以利用水运将石碌的铁矿运出来,这个时代没有什么运输方式能比水运更加方便省力。
明末清初的昌化县城与后世的昌江县并不在一个地方,后世的昌江县是因为石碌铁矿兴起,是个典型的因矿兴起的城镇。
这个时代的昌化县,就在郑经等人扎营处不到五里的地方,昌化县令当然知道城外来了一群海贼,这群海贼大模大样的在河口位置安营扎寨,看样子像是不走了。
偏偏昌化县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县,一个县属于朝廷编制的官员就县令一人,连个县丞、主簿、典史都没有。
就这样的一个小县,县令哪里敢招惹这伙海贼,只能紧闭城门派人去儋州求援。至于儋州或者更上一级的琼州府会不会派人来救援那就听天由命了。
然而这个时候,儋州城儋州知州面对着城外黑压压的郑军,正在纠结着如何投降才能不失体面。
至于说抵抗,那是没有的事,知州老爷还想多活些日子,刚纳的小妾还正新鲜着呢。就在刘国轩准备攻城的时候,儋州城门大开,儋州知州带着满城的文武士绅,齐齐出城跪地请降。
这让想要憋着劲儿好好打一仗的刘国轩好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人家都主动投降了,伸手不打笑脸人,刘国轩只能接手儋州防务,留下一队人马暂时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