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郑氏隐患(第2页)
“洪卿!你的这些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从王上后撤思明等离岛百姓开始,臣便在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的后撤短期内给我们带来了人力资源,让我们有了了短期的繁荣。
然而长久看来,舒适的生活,会使得百姓失去斗志,百姓们都过上了舒适的生活,谁还愿意当兵卖命?”
“你说的百姓舒服的日子过多了就不愿意当兵了,这一点寡人不敢苟同,初唐的府兵都是家中有恒产者,府兵的根基就是自耕农。
初唐的府兵横扫漠北,打得突厥不敢南顾,因此舒适的生活不是百姓不愿意当兵的原因,百姓不愿意当兵那是因为当政者没有给予士兵荣誉的地位。
初唐的府兵是受百姓尊敬的百姓守护者,百姓以能当府兵为荣耀,而宋以后的兵成了什么,宋人把兵与囚犯等同,我朝的士人百姓把兵比作了匪,过的人不如狗,还备受百姓嫌弃。
谷妼
这样的兵百姓当然不愿意当,谁不想做一个好名声的职业,谁又愿意让人把自己与匪并列,因为百姓愿不愿意当兵不在于日子过得怎么样,而在于军队带给士兵的荣誉。
不过你的话提醒了寡人,军队的待遇与荣誉感都要加强,一个没有军魂的军队确实不能走的更远。”
洪磊没想到延平王对这样的隐患并不在意,顿时有些着急,站起来躬身行礼:“王上!我郑氏必须要吸收新鲜血液才能让人才队伍不断地扩大。
不然早晚有一天,我们只能退化成一个偏安一隅的割据势力,臣是福建人,做梦都想着打回老家去,而不是一辈子窝在承天府。
臣的这种想法,臣之子却并不理解,他离开家乡的时候还不记事,对于家乡的印象只留在臣与家父等长辈人的只言片语中。
臣子受臣的影响,多少还有一些大陆情怀,可是再下一代呢?他们还会对大陆有感情吗?”
洪磊的这番话刺激到了郑经,郑经不由想到了诸葛武侯,他不知道北伐艰难吗?他当然知道,可是他还是坚持一次次地北伐。
这为了什么,无非是告诉蜀汉上下,兴复汉室是他们的责任,这个责任要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正因为这种精神的传承,每一代蜀汉人都有一个北伐的梦想,这个梦想直到蜀汉灭亡的前夕,姜伯约都还在坚持。
如今的郑氏与蜀汉何其相似也,也偏安一隅,也是立志于反攻大陆,这个志向就是郑军的军魂,所有加入郑氏之人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我郑氏之君是要反攻大陆,兴复华夏的。
“洪卿之言甚合寡人之意,不知洪卿可有解决之道?”
“臣一直在苦思解决之道,然而臣才疏学浅,没有找到解决之道。”
“你没有找到,寡人却找到了,那就是推行全民教育,从所有的百姓中间选拔人才,大陆是人多,可是他们能够读书的人能有多少,几百万读书人有吗?
而我郑氏两府之地,编户齐民的百姓有两百多万,这还不算我们不断同化的土人,加上这些土人,我郑氏治下的百姓不会低于三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