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巡视(三)(第2页)

 

涉及金额巨大的时候,将会受到律法的制裁。专利费的收取并不是给予官府,而是给予发明人的补偿,只有让发明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工匠们才乐于进行发明创造。

 

同时,士绅必须保证,所有的纺纱机秘密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一旦泄露秘密,一律杀无赦!”

 

“王上!这样要求之下,士绅开办纺织厂除了原料成本,人工成本,再算上给官府缴纳的赋税,还要缴纳所谓的专利费,哪里还有利润可言?”

 

“没有利润?新式纺纱机的效率至少都是老式纺纱机的八倍,如此大规模的效率提高难道还不如老式纺纱机的利润吗?”

 

张煌言知道这已经是延平王的底线,尤其是纺纱机向外泄露的风险,恐怕才是延平王不愿意推广纺纱机的重要原因。

 

“臣明白了,回头就跟这些士绅讲明白!”

郑经点点头道:“现在是非常时期,棉纺织业是我郑氏一大收入来源,未来的反攻大陆需要大量的钱粮投入。

 

我郑氏人力资源有限,全力发展工业,肯定就会让农业的发展滞后,我们必须要利用工农业的利润差,用工业品换取农业初级产品。

 

尤其是如占城、暹罗这样的产粮小国,我们必须保证与他们的贸易往来,用我们的工业品换取他们生产的粮食。”

 

张煌言知道延平王已经给足了自己的面子,这种事若是换作别人来提,说不定延平王连理不都不愿理。

 

眼下官府最需要的是垄断财富,而不是让利于民,这一点不管士绅如何纠缠张煌言,都不能改变。

 

既然延平王已经给出条件,士绅愿意接受这样的苛刻条件,那就与官府合作,张煌言都不用想,光是机械设备的采购就是一笔让士绅难以承受的巨款,更别说采购之后的各种管制的苛刻条件。

 

郑经在张煌言的陪同下视察了琼山到澄迈的官道整修工地,工地到处都是劳工忙碌的身影,这些劳工大多数都来自一海之隔的安南。

 

这几年琼州府的摊丁入亩,推广工业,使得琼州府的税收水平已经明显的提高,除去教育等必要的开支之后,还有不少的财政结余。

 

这笔收入若是按照张煌言的想法就是用来养兵,到时候反攻大陆的时候多一个兵就多一份力量。

 

不过郑经却反对这样的做法,地方财政本来就已经国家财政进行了切割,属于延平王府的税收已经上交王府藩库,这些结余的税收就已经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如何利用这笔每年结余的税款,郑经与张煌言经过沟通后决定先将琼州府的环岛官道整修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