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盐田制盐,盐政与火器司

另外一处,则是在室外,周围都有禁卫军守卫,显然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到这里面的。

李定荣与周岐凤看着这一幕,神情都开始变得严肃。

在王宫之内,朱高煦还投入了这样的防护力量,足以说明他们接下来看到的,绝对是重要的机密。

进入到里面,两人疑惑的看着地上出现的一些坑,是的,坑不大,但却是不少,而且都是露天的,两旁还有三两树桩,看得出大树都被砍掉了。

两人依旧疑惑,搞不懂朱高煦这到底是在做什么。

直到朱高煦让人拿来一个木盒,瞬间吸引了两人的目光。

现在看到木盒,两人下意识的就认为里面会有好东西,实在是之前朱高煦出现的那些木盒,太过于震撼人心。

“你们打开看看吧。”朱高煦见两人双眼发亮,直接将木盒给两人。

李定荣与周岐凤当即打开木盒,只见里面又是白色的颗粒,洁白无瑕,两人下意识以为又是糖,转念一想也不可能,当即抓起一点尝了起来。

朱高煦见状,顿时乐了,片刻,只见两人的脸顿时开始有些抽搐起来,朱高煦让人拿水来同时,直接忍不住了。

“哈哈,你们两个啊,怎么什么都放嘴里尝,这可是盐,你们还抓不少放嘴里。”

朱高煦看着难受无比的两人,是一点同情的心理都没有,只有无尽的笑意。

过了一会,李定荣与周岐凤总算缓过劲来。

“王爷,您早说这是盐啊。”

“是啊王爷,刚才凑近闻着这个味道的时候,臣还觉着会不会是盐,但想了一会又觉得不可能。

这样的盐,也是能够制出来的,臣想着王爷这次拿出来的东西,肯定都是臣等没有见过的吧,也就没有多想,多抓了些直接吃了。”

李定荣与周岐凤是真的无奈了,他们是真的想过这可能是想,但偏偏又被自己推翻了,谁想到朱高煦这不按常理出牌啊。

如今大明制盐的方式,早已经不是原本的煮海制盐了,工艺也是有提升的,主要还是在南宋时期,制盐的工艺提升就比较大,到了现在,工艺基本是已经成熟了。

就像眼前看到颗粒细小,又洁白无瑕的盐,也是能够制作出来的,只是这样的盐,因为工艺的复杂性,需要的时间更多。

而这样品质的盐,一般是给皇宫里面用的,以及给达官贵人,寻常售卖的盐,就不是这个品质了。

因为这种盐的价格很高,可以说是盐里面的奢侈品,一般人也同样买不起。

大明的盐,定价其实都不低,加上洪武时期定下的盐政,可以说大明的盐,比任何一朝都要贵,普通百姓是一年到头偶尔能够吃上一点点,而偶尔能够吃上一点点的前提,还是在所谓的盛世情况下,才有那么一丁点可能。

在朱高煦前世,这个盐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吃得上,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和真正的普通百姓,其实基本是绝缘的。

如今明朝实行的盐政为开中法,为仿宋折中之制,但却又沿用了元朝的一部分制度,朱元璋时期先后两次废立盐引,直到现在,都是沿用洪武时期的盐政。

因为朝廷的盐价格高昂,导致大明的私盐其实挺泛滥的。

回归正题,朱高煦看着两人的模样,脸上的笑容缓缓收起。

“大明能制作这样的盐,也只有大明有这样的工艺,其他任何小国都无法制作,大汉这里都还好,哪怕是原本的安南,制盐工艺也只是比大明差。

尤其是像南洋的诸多小国,依旧还在使用最为原始的煮海制盐。

而大明虽然能够制作这样品质的盐,但因为工艺原因,却是耗时久,产量并不高。

你们刚才尝的时候,或许都没有注意吧,这个盐比大明如今皇宫所用的盐,纯度都要高,也就是杂质更少。

而且产量也非常的高,不再是以往用锅灶所煮、蒸,而是采用盐田制盐。

你们所看到的那些坑,就是本王这次特意用来试验的,海水都是让人运过来的。

这次的试验也成功的得到了你们眼前所看到的眼,屋内则是具体的制作工艺流程,与之前相比,简化了许多,盐的品质与产量,以及产出时间,都提高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