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头大的朱棣:老二,你可真是会给我出难题(第2页)

朱棣一时有些头疼,这人吧,有时候确实很聪明,都不用他说太多,就能明白,但有时候吧,蠢得也让人好笑。

朱棣不再去想,这次他找朱高煦,可不止是为了只说那些的。

“老二,大明今年不好过啊,今年入冬以来,不知为何,比往年都要冷,北地地上堆积的雪,比往年更厚。

到了现在,往年之时都要逐渐开始回暖了,但现在依旧还有寒风,虽比之前好了许多,但依旧还有冷意。

为此朝廷调拨了五百万两银子用于赈灾,救济百姓,你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要问你拿银子了吗?

跟你说这个,不仅是让你知道我为什么会问你拿银子,也是想让你帮我想想,有没有应对的法子。

前几日老大还在跟我说这事,五百万两银子恐怕都还不够,还需要再调拨钱粮,才能彻底度过此次寒冬,但朝廷真的没银子了。

鞑靼屡屡侵犯边境,劫掠百姓与财富,北地百姓苦不堪言,我下定决心要出兵的,但天下又如此艰难,动兵都极难。

你也在大汉做了一段时间的王,治理得也不错,帮我想个法子出来。”

朱棣为这事是真的头疼,原本他还想着今年出兵鞑靼,但按照大明的情况,今年出兵明显已经是不可能了,最早也得要明年才行。

问朱高煦,他也是抱有期望的,朱高煦在大汉的治理,他看在眼里,既然朱高煦有这样的能力,他现在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了,万一朱高煦真有法子呢?

如今的朝廷,银子是真没有多少,花销的地方太多,已经回来的郑和也在问他要银子再度下西洋,他是真的愁。

朱高煦闻言,也不再慵懒,而是开始认真的思考了起来。

什么事可以不管,什么事得尽力而为,他还是分得清的。

他有想过大明今年恐怕会比以往更冷,毕竟大汉那里都下雪了,百年都没有过的记录被刷新,只是他没有想到大明会这么严重。

五百万两银子,这是大明初期的五百万两啊,如今的物价可是还比较低的,外面的金银还没有大量流入大明之前,这五百万两含金量可是太高了,大明一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还要多了。

然而即便这样了,都还不够,还要再投入一笔,可见大明的情况是真的不乐观。

现在他算是知道朱棣为什么要找他要银子了,还只问他要三百万,他都觉得朱棣这是真的在为他考虑了。

朱高煦思考半响,凝重的看向朱棣。

“爹,我想到两个法子。”

“哦?快给我说说。”

朱棣是真的意外了,他本来只是试一试,结果朱高煦还真有法子,还不止是一个,而是两个,朱棣顿时来兴趣了。

朱高煦也不管朱棣是怎么想的,缓缓开口。

“第一个法子,就是解决朝廷钱粮不足的问题,朝廷没有钱粮,但各地藩王、官绅、富商手中有,那就找合适的理由抄这些人的家。

锦衣卫不是专职做这些的嘛,爹你利用起来就是了,只要将这些人手里的钱粮集中起来,都不用全部,只要一部分,就足以让朝廷度过这次难关了。”

朱高煦想的这个法子,也是在大汉亲身体验到的,朝廷缺钱粮,但这些人可富得流油。

朱棣闻言,更是头大,这个解决方式,当他没有想过?

只是如今这个时间,他没法大规模的做,不能明着做,他让姚广孝实行大明版的摊丁入亩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就为了这个?

尤其是藩王手里的,他安抚都还来不及,还去动这些人?

这也是朱高煦在大汉可以那样搞,他只能看着的原因了。

他只能收拾极少部分的人,但查抄出来的钱粮,依旧无法满足大明的需要,杯水车薪呐。

朱棣突然觉得自己对朱高煦的期望好像太高了,这个法子,真他蠢还是大明的人都蠢?

朱高煦看着朱棣不说话,只是盯着他看,他也知道了,这法子在大明行不通。

朱高煦再次说道:“如果这个法子不可行,那就只有解决百姓的取暖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