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天干物燥(第3页)

 “位置没错,旧庙也没错——” 

 他找到了正途,心中有些兴奋,逐渐的连恐惧也压下了许多。 

 “看样子这里确实是十里坡了。”随即疑惑又涌上心头: 

 “但是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就变成这个模样了?我前年来时,十里坡内草木丰沛,人进来都找不着道,土也不是黑的呀——” 

 刘义真听闻这话,眉头紧皱: 

 “能造成这种异变,应该是与鬼有关了。” 

 “但十里坡没有向县城报过案。”赵福生心中一紧,平静的道。 

 十里坡地广人稀,坡内也曾设有官属,负责这里的大小事务。 

 而十里坡出现异状,疑似与厉鬼相关,主管此地庶务的官员如果没有上报鬼案,那么原因可能有两个。 

 其一:此人不负责。 

 万安县出事后,庞知县恐惧交加之下最初以为死定了,也疏于对政务的管理,导致县治下的一些村镇松散,隐隐有各自为政的架势。 

 十里坡的人明知有鬼案,但如果秉持事不关己便高高挂起的心态,极有可能装聋作哑,不愿意与县镇魔司打交道。 

 其二:十里坡的事情闹得很大。 

 事情闹大之后,可能涉及的相关人等多,无人敢说…… 

 “亦或还有一个可能。”赵福生分析到这里,顿了片刻。 

 刘义真有些急: 

 “什么可能?” 

 “无人能说。”赵福生道。 

 “无人能说?”刘义真愣了一愣,接着张传世茫然的问: 

 “啥意思啊?” 

 “难道你认为这十里坡内的人全都——”刘义真细细揣摩她话中之意,一个令他头皮发麻的可怕猜测涌上心头,他正欲说话,赵福生就道: 

 “只是猜测,先进了庙里再说。” 

 她与刘义真说了几句对话,像是透露出了大量的讯息,但是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 

 张传世疑惑不解: 

 “无人能说啥意思啊?十里坡内的人全都咋了?” 

 他抓了抓头上稀疏的毛发: 

 “总不能全都死了吧,这得多少人啊——” 

 张传世想到那种可能,不由心中一寒。 

 随后他眼角余光见到赵福生等人往庙门前行去。 

 几人与他拉开了数步距离,但不知为什么,到了这邪门的庙宇,他一与熟悉的同伴分开半步都觉得心慌。 

 “大人等等我。”张传世快步追了上去。 

 一行人进入庙中。 

 ‘呜呼——’ 

 随着众人进庙,一股夜风吹来。 

 风灌入庙内,打了个转儿,发出让人直生鸡皮疙瘩的哨声似的音响,接着又散逸开来。 

 四周有些燥热。 

 这显然格外的反常。 

 此时已经寒冬,大家出门时都穿了极厚的衣裳。 

 这破庙四处漏风,屋顶好些地方都破损了,露出大洞,根本不保温,不应该躁热才对。 

 随着夜风灌入,屋梁上许多缠夹了灰尘的废旧蛛网如同绳索一般倒垂下来,被吹得不住摆动。 

 张传世身体失去了冷热,只是风一吹进来时,却吓得他打了个哆嗦: 

 “大人——” 

 他怕自己怂里怂气的表现被骂,想起赵福生先前说的话,又自顾自的解释: 

 “我倒不只是害怕,而是我感觉这里有危险,所以才会发抖。” 

 赵福生没有骂他,只开口: 

 “看样子今夜走不了了,先在这里歇脚。” 

 她吩咐张传世: 

 “老张,将火折子取出来,把烛点上,义真将马拴在门口,我们在庙里坐坐,等天亮了再寻找黄泉路,看到时能不能找人问路,带我们去黎家坳中。” 

 她镇定自若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张传世的恐惧。 

 此时众人身处黑暗,难免令人不安。 

 反正只是掏个火折子,赵福生等人就在旁侧,总比离到门口去拴马好。 

 张传世应了一声,接着在身上摸索。 

 一行人弃车前行时,他搜了一些必备品装在身上,此时正好派上了用场。 

 张传世找到烛灯、火折子,刚一取出来,还没怎么吹,那火折子便发出爆破声响,自己便点燃了。 

 “真是稀奇,这里倒是好点火。”他将蜡烛点燃,顺口说了一句。 

 “天干物燥。”孟婆也笑眯眯应了一声。 

 火光点亮,刘义真也将马拴在门口,随即返回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