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县官难当(第3页)
……
事实不出二人所料。
政令下达之后,半个月下去,没有丁点水花。
田亩与黄册完全吻合,没有一亩地是多余的,没有一亩地是遗漏的,完全对得上账。
海瑞自然知道是小吏杂役敷衍,可就当下而言,他还真没反制措施。
大明律规定:府官不许入州衙,州官不许入县衙,县官不许入乡村。
这是太祖朱元璋的规定!
贫苦出身的朱元璋,对官员有着骨子里的不信任,此举,意在防止上级官员打着公务的幌子,去下一级地方借机敛财。
此举出发点是好的,结果也是好的,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府官去州衙揩油,州官去县衙揩油,县官去乡村揩油,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不过,如此一刀切的做法,也有诸多弊端。
尤其是县官,本就处处掣肘,再加上这样的限制,许多事只能依仗乡绅。
可这一来,却不可避免的提升了乡绅的话语权。
这也是皇权不下乡的原因之一。
可也不能说朱元璋不对,一县之地,百里之域,百姓数十万,大事小情知县一把抓,若是时不时下地方,公务必然贻误。
故此,才选择了一刀切。
如今,海瑞就被卡在了这儿。
没有正当理由,他没办法去亲临乡村去监督。
瞧着海老爷无能为力的模样,两个佐官快意的同时,也大为放松。
在他们看来,也用不多久,海老爷就会认清现实,选择与他们合作,与士绅合作,大家一起和光同尘,该捞钱的继续捞,朝廷交代的事,面子上做好,大家和和气气,和气生财……
海瑞并没有如何动怒,很沉稳,很冷静,酝酿着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象……
只是落在别人眼中,这是无能为力的体现。
~
苏州,巡抚衙门。
杨慎躺着,沈炼站着,太医坐着。
许久,
太医收回手,说道:“杨大人,恕下官直言,您现在的身体已不支持处理政务了。”
杨慎幽幽呼出一口气,轻轻点头:“如此,就麻烦王太医作个证,本官也好向朝廷上书辞职。”
“这个……”
王太医有些犹豫,讪讪道,“还是进两副药看看再说吧,兴许杨大人就转危为安也说不一定。”
杨慎勉强笑了笑,不做勉强,“如此,就有劳了。”
“哎,杨大人好生歇养,下官这就去抓药。”
“我送王太医。”
“沈大人留步,留步。”王太医讪讪摆手,快步离开。
沈炼叹了口气,走到门口将房门关上,这才说道:“杨巡抚勿忧,下官这就上疏朝廷,想来,皇上会准许杨大人辞官还乡。”
杨慎微微摇头:“我回不去了,不用为我奏疏,我一日不死,就一日是巡抚,不过,我现在是真没力气处理公务了,衙门的事就全权交由你了。”
沈炼没有推辞,爽快应下,问道:“杨大人可有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