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相思苦互表心意(第2页)

 宝娘眯着眼笑,“别生气,明儿我给你匹好料子做新衣裳。”


 宝娘腹诽,我要是自己能问,我就自己去了!


 说完,她提笔继续写字,刚才那一张纸放在了一边。喜鹊也是认字的,一看上头写的,周瑜打黄盖。


 喜鹊顿时捂嘴笑了,“二娘子,您是周公瑾,还是黄老将军?”


 宝娘斜看她一眼,“我看你快要成了杨修!”


 喜鹊继续笑,“就算我是杨修,二娘子也不是曹孟德。”


 宝娘低头写字,“狗头军师,留着祭旗也不错。”


 喜鹊笑得更厉害了,怪不得阿爹让她跟着二娘子多读书,读书明理,和二娘子说话也更有意思。喜鹊能做栖月阁丫头里的第一人,不光是因为她是莫大管事的亲女儿,她本身也很能干,读书识字,能写会算。你看她一幅天真娇憨的模样,其实心里明白的很。


 主仆两个继续厮混在书房里。


 宝娘感觉心情很愉悦,啊,恋爱的感觉原来这般美好。不需要多见面,不需要过多的语言,隔着一道墙相互送吃的,就足够让人心里甜滋滋的。少年人的爱恋,真是纯真美丽。


 赵传炜得了宝娘的话,整个人晕乎乎的。


 书君又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公子,您真厉害,连人家闺名都知道了。”


 赵传炜斜看了他一眼,“要你管!”


 说完,他翻身上马,书君牵着马,主仆二人一起往丁家去。


 冬日的寒风刮在脸上,赵传炜一点都没觉得冷。他感觉浑身有些燥热,一想到宝娘原来也想着自己,他心里像喝了一罐蜂蜜一样。


 怪不得二哥经常被二嫂撵的满院子跑。他原来很奇怪,二哥身手那么好,二嫂一个弱女子,又爱哭,怎么就能把二哥打的毫无招架之力。


 阿娘每次都笑着让他别管,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要是宝娘来打自己,他只能举手投降。可惜不能日日见面,他就是想让她来打自己,也是不能了。


 赵传炜开始神游天外,他想到一壶春的相遇。他明明是想看谁在叫三舅,结果却看向了宝娘。等他知道这是几年前嘲笑自己的小娘子之后,他本来想捉弄她的。看到她和严家公子赛马时的专注和认真,忍不住出手挥鞭卷走了那块石头。等到大相国寺烧香,她又成了自己今年的有缘人。以前他的有缘人,从来没有年轻小娘子,而且这个小娘子还和自己同一天过生辰。


 赵传炜又想起了香梨树下宝娘的温婉笑容,还有她遇险时哭的梨花带雨的娇俏模样。顿时觉得自己心里像有只小猫爪在挠一样,让他想冲进杨府,拉着宝娘的手诉说自己这些日子的愁肠百结。


 半晌之后,他心里又想,趁着年前,给阿爹写封信,再求一求阿娘,等我中了秀才之后,应该就没问题了。二嫂娘家身份那么低,阿爹阿娘都不反对,赵家和杨家门当户对,阿爹阿娘更没有理由反对了。至于太后姨妈那里,以后我们多孝敬一些。


 想到太后姨妈,赵传炜又想起胸前的金钥匙,我和宝娘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会有一样的金钥匙?难道真的定过亲?


 他想不明白,三舅也一直不回信。


 一路走一路想,不知不觉就到了丁家。


 丁大人不在家,丁太太亲自招呼了他。


 丁太太论年纪,做他祖母都够了,但仍旧亲热地叫他炜哥儿。


 赵传炜亲热地叫丁大娘,丁太太见这孩子长得好,又懂礼貌,若不是差了辈分,她都想把自己的孙女许给他。可惜丁太太的女儿是晋国公夫人的干女儿,两家铁打的关系,辈分无论如何也不能乱。


 丁太太和儿媳妇一起拿果子给赵传炜吃,又让孙子丁远陪他玩。


 赵传炜和丁太太说了几句话之后,就被丁远拉走了。


 丁远把赵传炜叫到自己家的校场上,“三叔,那回在宫里,听说三叔得了第二名,可惜我没去成,没看到三叔的风采。”


 赵传炜开玩笑,“幸亏你没去,不然我的第二名就没了。”


 丁远咧嘴笑,“三叔太谦虚了,射箭和骑马需要巧功夫,这都是三叔最擅长的。若是说耍刀枪棍棒,三叔说赢我,我还不服气呢。”


 丁家是武将,自从丁大人升了御林军副指挥使之后,丁家换了大宅子,家里校场极大,家里子孙,不管有没有功名,骑射功夫都很不错。


 叔侄两个各自挑了一匹马,在校场跑了几圈,然后一起去了书房。


 赵传炜在福建的时候,晋国公教他的东西比较杂,经史子集、天文地理、游记手扎、市井故事、兵书策略,什么他都学过,还亲自教他一些剑法,让他强身健体。


 丁家书房和赵家一样,文武皆有涉猎,赵传炜挑了一本没见过的书,坐下来细细研读。他要尽快多学本事,早点考上功名,去杨家提亲也体面些。


 晌午,丁太太本来想留赵传炜吃午饭,赵传炜再三鞠躬,“大娘留饭,本不该拒绝。只是今儿冬至,阿爷在家里等我回去。过几日休沐,我定然再来拜访大娘。”


 丁太太听他这样说,也不好再强留,把家里上好的吃食给他带了一大兜,“好孩子,你读书辛苦,不用特意来拜访大娘。咱们两家又不是外人,大娘心里知道,你只管好生读书就行。”


 赵传炜带着一大包礼物回了家。


 世子爷晌午也回来了,才一进门,身边人就来报,“世子爷,今儿三爷又去了杨家。”


 世子爷点了点头,“我知道了,让你的人撤了,别盯着了。”


 身边人点头应了。


 世子爷也不是想监视弟弟,但最近风头紧,他需要了解弟弟的行踪,以便他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赵传炜身边的吕侍卫早就跟他说过了,世子爷安排了人跟着他们。赵传炜让吕侍卫假装不知道,大哥也没有恶意。他年纪小,大哥担心他也是常理。大哥是京城这边的掌权人,阿爹都不管京城里的事情,他就更不会去管大哥的安排了。


 晌午饭是在老太爷的院子里一起吃的,男女分开。


 老太爷带着长子大老爷、世子爷、赵传炜、赵云阳以及大老爷的三个孙子坐一桌,王氏和大太太带着赵燕娘姐妹以及大房两个孙女一起坐一桌。老太爷的两个老姨娘单独开了一小桌在一边。


 大老爷的独子煦大爷在外做官,煦大爷的长子比赵传炜年纪差不多,跟在父母身边,煦大爷就把两个幼子和两个女儿放在家里。论起来,煦大爷才是赵家真正的长房长孙,但晋国公虽然是次子,他的爵位是自己拼来的,故而赵云阳虽然年纪小,却是晋国公府的世孙。


 大老爷赵世崇先举杯,“阿爹,今儿合家团聚,儿子敬阿爹一杯。”


 老太爷高兴的眯起了眼睛,“好,好,老大你坐下,这些年辛苦你陪在我身边。”


 大老爷笑着谦虚,“儿子只是管些小事,外头的事情,还是庆哥儿在操心,他功劳最大。”


 世子爷连忙也起身,“大爷折煞我。”


 老太爷让他们都坐下,“比这个作甚,你们各有各的好。老二和平哥儿在外守边疆,给咱们家争脸面。你们叔侄两个在家里守家,哪一个都少不了。庆哥儿整日忙碌,家里这些事情,不都是你在打理。事情再小,也关系到我老头子的吃喝,难道伺候我就是小事了。”


 一席话说得众人都笑了。


 女桌那边,王氏亲自给大太太孙氏倒酒,“我整日瞎忙活,多亏了有大娘给我帮忙。”


 孙氏年纪不小了,再也找不到当初刚成婚时想和弟媳妇争长短的气势,浑身气质娴静,笑容温和,“侄媳妇快坐,我年纪大了,整日稀里糊涂的,侄媳妇有事只管叫我,不然我怎么好意思吃白饭。”


 王氏没进门之前,赵家一直是孙氏在管,等王氏一进门,孙氏立刻放权。为此,晋国公夫妇没少提携孙氏的独子煦大爷。两房人其实老早以前就分了家,后来又合住到一起,分分合合,一为形势,二为情感和利益的纠葛。


 好在这种纠葛一直良性发展,两房人关系也很融洽。


 赵传炜先后给老太爷、大老爷和世子爷敬酒,侄子们也给他敬酒,结果他一不小心酒喝多了。


 大家都知道他自幼身子骨不好,见他脸上红扑扑的,世子爷立刻亲自带着他回房歇息。


 赵传炜一路再三跟他大哥说道,“大哥,我真没喝醉。”


 世子爷笑,“莫要 嗦。”


 兄弟二人一起回了赵传炜的院子,世子爷让人给弟弟打水,又喝了醒酒汤,还是忍不住笑话他,“喝这几杯酒就醉了,以后考上功名或是成亲,不被人家灌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