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中案首请托媒人



 过了几日, 福建的信到了。世子爷拆开一看,里面有两封信, 一封是给他们兄弟的。另外一封, 信封外面写了三个大字, 杨兄启。


 世子爷知道, 那是父亲写给杨太傅的信。他把自己的信拆了,父亲嘱咐他多关注京中各家动态,注意人员变迁, 查清各迁升之人互相之间的关系, 另, 孝顺祖父,关爱幼弟,保重身体。李氏也写了几行字, 一如既往,让儿子照顾好身体。信里面,还加了一张银票。


 银票的面额极大, 是晋国公府半年的开销。京城这边因为人际关系复杂,颇费银钱。老早以前,晋国公每年送回来大量真金白银。那时候, 圣上还是皇子,晋国公守着东南沿海, 每年跑私船能挣不少银子,大多都花到圣上头上去了。


 如今圣上登基,晋国公把私船停的七七八八, 每年也就挣个开销,至于军费,他两手朝上,问朝廷要。景仁帝知道他如今不跑私船了,也不去追究他挣的那些开销。


 这几年世子爷自己也弄了许多产业,基本能养活京城这一大家子。但父母仍旧每年会送钱回来,他也不拒绝,都留在手里。


 接到了父亲的信,世子爷连吉日都挑好了,准备去杨家提亲。


 但,变故来的猝不及防。


 严皇后上奏选秀,李太后同意了,景仁帝也没反对,严皇后着礼部开始准备选秀事宜。


 隔了几日,严皇后再次提及,宫中贵妃之位空悬,可特选出身煊赫的贵女入宫。她提及了京中和外地各豪门世家贵族家的女子,这中间自然少不了杨家女,严皇后一来为了搅混水,二来给景仁帝提醒,如何破谣言。


 景仁帝不知可否,让礼部按照严皇后的意思去办,并且要求,选上来的人不能超过一百个。他要给宗室赐婚,儿子们那里也该预备起来了。至于他自己,有几个做做样子就行了。


 不得不说,景仁帝于这上头,是个明君。他从来不沉迷享受,他的祖父和父亲因受党争之苦,国朝一直不太兴盛。景仁帝唯一的目的,就是把大景朝治理的更好,朝纲稳固,百姓安居乐业,边疆固若金汤。


 京中七品以上官员家中的未婚女儿,只要年龄过了十岁,都要参选,赵家给赵婧娘和赵燕娘姑侄两个都报了免选,礼部勾掉了赵家名单。


 这种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景仁帝知道赵家中立,也不反对。


 杨太傅给宝娘和杨默娘都报了免选,礼部也勾了名单。


 话说那御前侍卫统领俞大人查了多日,终于得到了许多要紧的消息。这消息却让他胆战心惊。


 他哆嗦着进了上书房,跪在景仁帝面前,“圣上,十四年前,杨太傅曾孤身前往明盛园,半夜才出来。”


 景仁帝目光如刀看着他,“要是错了一个字,朕把你头砍了挂到城门口去!“


 俞大人砰砰磕了两个头,“臣不敢,臣找到了明盛园的一个旧人,想尽办法才掏出几句实话。太傅大人进去时,是跟着送米粮的车进去的,出来时,是,是跟着倒夜香的车出来的。“


 景仁帝额头青筋直跳,半晌后问道,“还有呢?“【公/众/号:xnttaa】


 俞大人再次磕头,然后说道,“太傅大人只去了一次,据传,据传后来,后来琼枝姑姑给太傅大人送了个孩子,是个小娘子。”


 俞大人心里直喊老天爷,生怕景仁帝真把他砍了。


 景仁帝闭上了眼睛,忽然,他一挥手,把案桌上的东西全部扫到了地上,“滚!”


 俞大人吓得立刻滚了。


 这一日,上书房中。景仁帝低头批阅奏折,杨太傅在一边陪伺,偶尔回答景仁帝的垂问。


 景仁帝一直低着头,忽然,他问了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先生家里女儿多大了?”


 杨太傅面不改色,“回圣上,臣有四女,长女出嫁多年。次女和三女马上十三整,四女尚年幼。”


 景仁帝仍旧没抬头,“先生,朕一直待先生如师长。”


 杨太傅躬身行礼,“多谢圣上垂爱,臣万死不辞。”


 景仁帝笑,“先生真的什么都愿意为朕做吗?”


 杨太傅毫不犹豫,“臣愿意。”


 景仁帝抬头,看向杨太傅,“先生,宫中贵妃之位空悬,先生愿不愿意把嫡女给朕做贵妃?先生放心,朕会好生对先生的女儿。”


 杨太傅惊愕地抬头,他已经给女儿报了免选,景仁帝答应了,没想到在这里等着他。


 杨太傅又低下了头,“圣上,臣妻天残,几个女儿缺失教养,不堪为妃。请圣上另择贤良女子入宫。”


 景仁帝放下了笔,挥了挥手,内侍们全部出去了。


 景仁帝走了下来,站在杨太傅面前,看着他头上的玉冠,玉冠底下,已经有了白发。杨太傅双手举着行礼,景仁帝一打眼,就看到了那只肉掌。


 景仁帝忽然伸手,拉过了杨太傅的那只肉掌,轻轻摸了摸,“先生,当年先生以命救朕,是为了朕,还是为了母后?”


 杨太傅倏地抬头,和景仁帝四目相对。


 半晌后,他垂下了眼帘,“圣上,您是个明君。臣能救下圣上,是臣的福气。”


 景仁帝声音很轻,“先生当年除了被砍掉四根手指,身上还被砍了几刀,当时差点失血而亡。这么多年,又尽心辅导朕。先生的恩情,朕都记在心里。”


 杨太傅抬眼看向景仁帝,“圣上,臣都是心甘情愿的。”杨太傅的眼光很柔和,仿佛在看自家子侄一样。


 景仁帝放下他的手,转身,“先生不让女儿进宫,是不愿,还是不能?”


 杨太傅心里清楚,景仁帝大概什么都知道,他摇头,“圣上,这宫里,是个吃人的地方。”


 景仁帝忽然大声呵斥他,“放肆!”


 杨太傅再次躬身,“臣知罪。”


 景仁帝走到他面前,“你于朕有恩不假,但,你于父皇无恩。朕原以为,自己与旁人不同,得了个忠心的臣子,得了个良师。可现在所有人都对朕说,先生忠于朕,不是因为朕,而是因为母后,朕情何以堪。”


 杨太傅跪了下来,以头触地,“臣死罪!臣对圣上的心,与任何人无关。臣寒窗十几载,蒙先帝厚爱,得中榜首。圣上多年信任臣,臣如何不想名扬天下,与圣上君臣得宜,成天下美谈。“


 景仁帝转过身,背对着他,“先生,你是父皇钦点的状元郎,你辜负了父皇,你也对不起朕,更对不起母后!“


 杨太傅磕了两个头,“臣死罪,都是臣的错,与娘娘无关。“


 景仁帝见他言语维护李太后,心里更生气,“住口!母后如何,与你有何干!“


 杨太傅忽然抬起头,景仁帝见他额头因为磕头力道太大,有了红印,眼中也有些湿润,“圣上,都是臣的错。当年李杨两家退亲,臣留了些旧物,臣以此胁迫娘娘,娘娘是被逼的。“


 景仁帝大怒,一步上前,对着他的胸口踢了一脚,杨太傅瞬间被踢歪了身子。景仁帝弓马娴熟,正当壮年,力气大得很。杨太傅是文臣,年纪也不小了,吃了这一记窝心脚,顿时感觉五脏六腑都皱了起来,口中有些腥甜。


 景仁帝踢了之后又有些后悔,想来扶起他,想到此人辱及母后,心中又起了怒火。


 杨太傅知道景仁帝心里的纠结,二人名为师徒,这么多年,也有一定的情义。景仁帝不想处罚先生,因为先生对自己衷心,可以拿命去救他。可先生和母后有私,他若毫无反应,岂不与畜生无异。


 杨太傅故意说了那些话,引得景仁帝大怒踢了他一脚,这一脚,他心里的怒气也能发出来一些。怒气出来了,就能冷静一些。他是君王,若是盛怒之下做些决定,谁也挽回不了。


 杨太傅稳了稳心声,直接坐在地上,靠在身后的柱子上,神情狼狈。


 他擦了擦嘴角,“圣上,臣对圣上,再无二心。若说当年救圣上是有私心,这么多年过去了,臣眼见着圣上渐渐成了明君,臣心里高兴,能做圣上的先生,是臣的荣幸,这和娘娘无关。“


 杨太傅的声音有些虚弱,景仁帝听了他的话,什么都没说。


 过了一会子,景仁帝又看向杨太傅,“先生这样做,想过后果吗?”


 杨太傅垂下了眼帘,“都是臣的错,请圣上责罚臣一人就好。”


 景仁帝冷笑,“责罚先生,先生有何过错?无故而加身,先生想让朕做昏君吗?”


 杨太傅感觉胸口有东西往上涌,他强行往下压了压,“臣死罪,求圣上责罚。”


 景仁帝盯着他,“先生是想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二娘子是朕的妹妹吗?”


 杨太傅抬眼,反复念叨,“圣上,都是臣的错,宝儿是无辜的。”


 景仁帝转身,“先生,贵妃之位,朕留给二妹妹,朕有生之年,会保她一世荣华富贵,将来有低位嫔妃生了儿子,朕抱一个给她养。”


 杨太傅大惊,“圣上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