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挑人家默娘定亲



 这一日, 在上书房。


 景仁帝问杨太傅,“先生家里都安顿好了吗?”


 杨太傅点头, “多谢圣上垂问, 家中一切都好。”


 景仁帝问他, “依先生的意思, 江南盐税的事情,要怎么解决才好?”


 杨太傅只简单说了一句,“出其不意。”


 景仁帝放下了笔, “先生和朕想到一起去了, 如今各大家族联姻, 像一张网一样,都想把朕网在里头。盐税牵扯到的官吏,没有一千也有几百。每日上朝的这么多官员, 朕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往里面伸了手。”


 杨太傅提醒他,“圣上,不光是盐税。还有茶税、粮税、商税, 江南富庶,也乱的很。”


 景仁帝转动着手里的扳指,“先生说说, 要如何出其不意。”


 杨太傅躬身行个礼,“圣上若信得过臣, 臣愿悄悄前往江南查账。”


 景仁帝看向他,“先生要暗地里查?”


 杨太傅点头,“不错, 臣好歹是一部尚书,官居一品,若是大张旗鼓的去,每日要与各方官员应酬,如何还有精力查账。臣听说,不管什么人到了江南,那些人都有本事让人沉迷享受,忘了差事。圣上找个明面上的钦差,吸引江南四省各方人马的注意力。臣在暗处,一明一暗,总能有些收获。”


 景仁帝不知可否,“先生是朝廷栋梁,忽然不在了,世人皆疑。”


 杨太傅眯起了眼睛,“臣有疾,要修养。”


 景仁帝被噎了一口,“都是朕的错,先生身子不好,还每日操劳,休沐日都时常被朕叫了过来。”


 杨太傅面无表情,“臣愿意。”


 景仁帝被这话完,李太后起身,“你在这里等一等,我去给你端饭来。”


 杨太傅唔了一声,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李太后转身走了。


 杨太傅坐了一小会,起身四处看看。


 这是三间屋子,他们坐的是中间的小客厅,东边是个开间,掀开珠帘,进去一看,是个起居室,有床,有书桌,布置有些简陋,但一应帘帐看起来都是新的。


 杨太傅有些不自在,连忙出去了。西屋的门关着的,他推了推,没推动。想来上回偷听的人就是躲在这里的。


 还没等他想办法打开西屋门,李太后回来了。


 她仍旧是一个人,手里端着个托盘,上面一个大碗,里面是一碗热腾腾的面。


 李太后叫他,“镇哥儿,来吃饭吧。”


 杨太傅回头,看见李太后把一碗面放在了那个小桌上。他忙碌了一下午,这会子确实有些饿了,走了过去。


 李太后把筷子递给他,“这是厨房才做的面,用鸡汤下的,你快趁热吃了。”


 杨太傅仔细看了看那碗面,面条粗细均匀,汤水清澈,上面卧了一个蛋,还有几片肉,汤里面飘着一些葱花。


 杨太傅抬头,“姐姐吃过了吗?”


 李太后点头,“我一个闲人,整日除了吃饭,也没事干了。”


 杨太傅接过筷子,“有劳姐姐了。”


 杨太傅端起碗就开始吃,李太后笑容温和地坐在一边看他吃面。


 面的滋味很不错,杨太傅静静吃面,一言不发。他忽然想起三十多年前,那时候,阿爹刚去世,继祖母和二婶在家里作妖,他和妹妹每日清汤寡水为父守孝。承恩公夫人肖氏怕他们小孩子家家熬坏了身子,时常把他们叫过去,给他们做些好吃的,瞒着外人。


 陈氏知道后,每天都打发两个孩子去李家,说是男孩子一起讨论学问,小娘子们一起做针线。


 当时两家已经定了亲事,每次他去,都是豆娘姐姐端饭给他吃。


 三十多年过去了,她又端了一碗面给他吃。


 杨太傅把脸埋的很低,用吃面的声音遮盖他外露的情绪。


 李太后在一边默默看着,杨太傅不光写字用左手,吃饭也是用左手。她的心里忽然有些疼,一个人从三十多岁开始,练习用左手吃饭和写字,该是多么的艰难。


 李太后眼眶发红,她静悄悄用帕子按了按眼角。


 杨太傅一口气把一碗面吃完了,感觉腹中暖意融融。


 李太后笑着问他,“吃饱了没?我再给你添一碗。”


 杨太傅放下碗筷,“多谢姐姐招待,我已经饱了,姐姐这里的厨子手艺不错。”


 李太后收起他手里的筷子,“那你稍坐,我把碗筷送回去。”


 杨太傅嗯了一声,“天黑了,姐姐走路当心些。”


 李太后用托盘端着空碗和筷子,没入黑夜中。不远处,琼枝姑姑等候在那里。


 她接下了托盘,“娘娘快回去吧,有我看着呢。”


 李太后嗯了一声,转身回去了。琼枝姑姑在后面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这一对苦命鸳鸯,总算能聚一聚了。


 李太后静悄悄往回走,进门后,发现小客厅里没人。她往旁边屋里走去,刚掀开珠帘,兜头就被人搂进了怀里。


 李太后身姿仍旧纤细,被他这样一带,整个人没站稳,直接扑了过来,杨太傅接的稳稳的,二人顿时就紧紧贴在了一起。


 李太后感觉到他胳膊上传来的力量,顿时有些脸热,“镇哥儿,你快放开我。”


 杨太傅没松手,“姐姐,过一阵子,我要去江南了。”


 李太后不再闪躲,看着他的双眼,“是不是很危险?”


 杨太傅用右手搂着她的腰,抬起左手摸了摸她鬓边的步摇,“姐姐放心,我也不是三岁稚童,总不至于一定就会丢了命。”


 李太后满脸担忧,“关键时刻,定要保全自己为先。”


 杨太傅轻轻晃了晃步摇,“若能办成此事,我这辈子的官也算没白做了,说不定也能载入史册呢。”


 李太后皱起了眉头,“朝中没有别的人了吗?皇儿怎么一定要让你去?”


 杨太傅轻笑,“旁人去,都会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