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太傅家千金青云上
第60章 再祭拜勇斗匪徒(第3页)
李太后点头,“好,默娘那孩子乖巧懂事,我也喜欢她。你放心吧,两个孩子的嫁妆,我都置办的好好的。”
杨太傅隔着小桌子,拉过李太后的手,“姐姐对我真好。”
李太后轻轻拍了拍他的手,“多大的人了,莫要撒娇。只是,都是姐妹,嫁妆差了这么多,会不会不好?”
杨太傅抚摸李太后的指甲,“孔家清贫,聘礼不会太多,默娘的嫁妆若是太厚,于孔家脸面上不好看。再说了,嫡庶有别。再者,我没养过咱们的儿子,如今他娶媳妇,我多给孩子置办些东西,等我老了,也能更安心一些。”
李太后仔细看了看他的气色,“如今老太太满了周年了,你也不要一味地死守着规矩。你身子不好,别熬坏了。多少人家,父母满了周年之后,除了婚嫁,别的该做什么做什么,御史台也不会单盯着你。”
杨太傅抬眼看着她,“姐姐说的是,那我今儿不走了。”
李太后忽然明白了他的意思,顿时双脸透红,狠狠呸了他一口,拿起银票就走了。
杨太傅在后面摸着胡须笑。
李太后让厨房给他做了顿丰盛的午餐,又怕他长时间吃素,一下子油水大了受不了,那些荤菜都是清淡的做法。
杨太傅在明盛园越来越随意,吃过了饭就端着一碗茶坐在那里。等下人们收过了碗筷,他又拉起李太后的手往外走。
“咱们如今上了年纪,吃过了饭不能坐在那里,还是到处走一走为好。我看姐姐近来略微丰腴了一些,想是动的少了。”
李太后有些不好意思,在屋里也就罢了,都是她的心腹之人。要是满园子逛,岂不人人都看到了。
杨太傅拉着她缓慢地走,明盛园里服侍的人看到了,级别低的只远远地跪着,级别高一些的,纷纷行礼,“见过太后娘娘,见过太傅大人。”
杨太傅笑眯眯地叫起,李太后红着脸跟在后头一句话不说。逛了一会子,李太后扭头自己跑回来了。一头扎进卧房,拿起针线就开始缝一双袜子。
杨太傅慢悠悠撵了回来,直接进了卧室。
“姐姐也不等等我,又不是不晓得我不能跑。”
李太后低头不说话,杨太傅坐到了她身边,抢过她的针线活放到一边,抱起她放在自己腿上坐着。
李太后挣扎,“你快回去。”
杨太傅见她挣扎,直接抱起她就往那张太后娘娘专用的大床上去了。
那床真大啊,杨太傅用一只灵巧的手把自己和她去的纤毫不剩,“姐姐这么大的床,一个人岂不寂寞。”
李太后羞得手脚都没地方放,杨太傅怕她冻着,用被子把二人裹得紧紧的,细心感受着身下的软玉温香。
细想起来,杨太傅上一次进女色,还是去年和李太后吵架那一回。后来给陈氏守孝,他做了一年多的和尚。
杨太傅才五十岁,别的男人跟他这么大,但凡做了个官,别说做一年多的和尚,十天也守不住。
杨太傅老光棍一个,也不要什么脸了,青天白日的,压上去一顿摸索,先自己忍着,使出浑身解数,凭着巧舌如簧和灵巧五指,等伺候的李太后忍不住轻喊了起来,他才入了巷。
李太后骂他,“你个不要脸的,大白天的。”
杨太傅狠狠动了起来,“我就不要脸,你是我的女人,我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
然后,他又温柔了起来,在她耳边轻轻问她,“姐姐,我服侍的你快活不快活?”
李太后拧了他一下,“一个太傅,脸皮怎么这么厚。”
杨太傅轻笑,“臣如今无官无职,全凭太后娘娘垂爱。娘娘只当臣是个佞臣,就是来伺候娘娘的。”
李太后气得狠狠一使劲,杨太傅见她赌狠,眯了眯眼睛,“娘娘邀战,臣只得全力而为了。”
很快,李太后就有些后悔不该和老光棍赌狠。
从此,杨太傅三天两头往明盛园来,一来了就不走,夜里必定要水,偶尔白天也不放过。年过五十的李太后,忽然面若桃花了起来。
有李太后管着,宝娘姐妹的嫁妆一样样很快置办了起来。李太后时常把她们姐妹叫过去,量尺寸,挑首饰。除了杨太傅给的钱,李太后自己给姐妹两准备了许多东西。
陈姨娘听说李太后亲自给杨默娘置办嫁妆,拉着杨淑娘嘀咕,“四娘子多往栖月阁去一去,要是以后也能从明盛园里出嫁妆,那多厚实呢。说起来老爷真是有本事。”
杨淑娘连忙呵斥她,“姨娘不要胡说。”
说完,她打发走了下人,苦口婆心地劝陈姨娘,“姨娘什么时候能改改这毛病,以前家里太太不管事,姨娘说三道四,还有阿奶护着您。如今,如今可不一样了。要是姨娘因为这张嘴得罪人,谁也救不了你。”
陈姨娘往嘴里喂了口点心,“我晓得我晓得,我就是在你面前说一说。”
丰姨娘听说李太后亲自给女儿置办嫁妆,让杨默娘每天往栖月阁去,一边帮着宝娘把嫁妆里的一些绣活儿做完,一边让女儿用她珍藏的最好的料子,给李太后做了一双鞋袜,在征求了宝娘和杨太傅的同意后,准备孝敬李太后。
这一日,姐妹两跟着杨太傅一起去明盛园。
姐妹两个一起行礼,宝娘喊的阿娘,杨默娘喊的娘娘。杨太傅没有行礼,直接坐在了一边。
李太后对着两个孩子说道,“前儿我让人把家具都送了过来,你们等会子看一看,要是不喜欢,换还来得及。”
宝娘会意,把自己和杨默娘做的针线拿了出来,“辛苦阿娘为我们操心,我和三妹妹一起,给您做了身衣裳鞋袜,手艺不好,还请阿娘别嫌弃。”
琼枝姑姑把东西呈了上去,衣裙是宝娘做的,鞋袜是杨默娘做的。
李太后仔细看了看,“手艺不错,你们费心了。琼枝,你带着她们去看东西。”
两个女孩走了,杨太傅才开始和李太后说话,像老夫老妻一样,说姐妹两的嫁妆,说两个长公主家里的烦心事,还有宫里几个皇子之间越来越紧张的关系。
杨太傅劝李太后,“皇子们的争夺,姐姐不要去掺和。皇太子已立,圣上春秋鼎盛,我预计后面十几年内,几个皇子之间都会太太平平的。姐姐是太后,圣上孝顺,你背靠赵家和李家,还有我在呢,没人敢再拉姐姐站队。等过了十几年,咱们都老了,更不用管了。”
李太后叹口气,“都是我的孙儿,哪一个我不疼爱呢。”
杨太傅只能说一句,“姐姐慈爱之心,只是,天家无小事。姐姐就算疼爱孙儿们,也不能有偏颇。
李太后笑了笑,”你说的对,皇儿正当壮年,我一个老婆子,操心那些事情做什么。”
杨太傅给李太后倒了一杯茶,“娘娘可不老,臣才是老头子一个呢。”
李太后笑骂他,“没个正经。”
自那以后,杨默娘时常回做些针线孝敬李太后。李太后也不拒绝,到了她这个地步,没有什么事看不开了。杨太傅的几个子女,听话的,她愿意照顾,不听话的,她就当没看见。
时间晃悠悠的,两年时光又过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早上好。
今天作者要去医院做个检查,可能没时间码字,明天早上的更新会推迟到明天下午,请亲们见谅。
啊,这好像是作者写文来第一次请假。囊肿太疼了,忍受不了了,先去看看,若是不好,可能要手术。
杨太傅隔着小桌子,拉过李太后的手,“姐姐对我真好。”
李太后轻轻拍了拍他的手,“多大的人了,莫要撒娇。只是,都是姐妹,嫁妆差了这么多,会不会不好?”
杨太傅抚摸李太后的指甲,“孔家清贫,聘礼不会太多,默娘的嫁妆若是太厚,于孔家脸面上不好看。再说了,嫡庶有别。再者,我没养过咱们的儿子,如今他娶媳妇,我多给孩子置办些东西,等我老了,也能更安心一些。”
李太后仔细看了看他的气色,“如今老太太满了周年了,你也不要一味地死守着规矩。你身子不好,别熬坏了。多少人家,父母满了周年之后,除了婚嫁,别的该做什么做什么,御史台也不会单盯着你。”
杨太傅抬眼看着她,“姐姐说的是,那我今儿不走了。”
李太后忽然明白了他的意思,顿时双脸透红,狠狠呸了他一口,拿起银票就走了。
杨太傅在后面摸着胡须笑。
李太后让厨房给他做了顿丰盛的午餐,又怕他长时间吃素,一下子油水大了受不了,那些荤菜都是清淡的做法。
杨太傅在明盛园越来越随意,吃过了饭就端着一碗茶坐在那里。等下人们收过了碗筷,他又拉起李太后的手往外走。
“咱们如今上了年纪,吃过了饭不能坐在那里,还是到处走一走为好。我看姐姐近来略微丰腴了一些,想是动的少了。”
李太后有些不好意思,在屋里也就罢了,都是她的心腹之人。要是满园子逛,岂不人人都看到了。
杨太傅拉着她缓慢地走,明盛园里服侍的人看到了,级别低的只远远地跪着,级别高一些的,纷纷行礼,“见过太后娘娘,见过太傅大人。”
杨太傅笑眯眯地叫起,李太后红着脸跟在后头一句话不说。逛了一会子,李太后扭头自己跑回来了。一头扎进卧房,拿起针线就开始缝一双袜子。
杨太傅慢悠悠撵了回来,直接进了卧室。
“姐姐也不等等我,又不是不晓得我不能跑。”
李太后低头不说话,杨太傅坐到了她身边,抢过她的针线活放到一边,抱起她放在自己腿上坐着。
李太后挣扎,“你快回去。”
杨太傅见她挣扎,直接抱起她就往那张太后娘娘专用的大床上去了。
那床真大啊,杨太傅用一只灵巧的手把自己和她去的纤毫不剩,“姐姐这么大的床,一个人岂不寂寞。”
李太后羞得手脚都没地方放,杨太傅怕她冻着,用被子把二人裹得紧紧的,细心感受着身下的软玉温香。
细想起来,杨太傅上一次进女色,还是去年和李太后吵架那一回。后来给陈氏守孝,他做了一年多的和尚。
杨太傅才五十岁,别的男人跟他这么大,但凡做了个官,别说做一年多的和尚,十天也守不住。
杨太傅老光棍一个,也不要什么脸了,青天白日的,压上去一顿摸索,先自己忍着,使出浑身解数,凭着巧舌如簧和灵巧五指,等伺候的李太后忍不住轻喊了起来,他才入了巷。
李太后骂他,“你个不要脸的,大白天的。”
杨太傅狠狠动了起来,“我就不要脸,你是我的女人,我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
然后,他又温柔了起来,在她耳边轻轻问她,“姐姐,我服侍的你快活不快活?”
李太后拧了他一下,“一个太傅,脸皮怎么这么厚。”
杨太傅轻笑,“臣如今无官无职,全凭太后娘娘垂爱。娘娘只当臣是个佞臣,就是来伺候娘娘的。”
李太后气得狠狠一使劲,杨太傅见她赌狠,眯了眯眼睛,“娘娘邀战,臣只得全力而为了。”
很快,李太后就有些后悔不该和老光棍赌狠。
从此,杨太傅三天两头往明盛园来,一来了就不走,夜里必定要水,偶尔白天也不放过。年过五十的李太后,忽然面若桃花了起来。
有李太后管着,宝娘姐妹的嫁妆一样样很快置办了起来。李太后时常把她们姐妹叫过去,量尺寸,挑首饰。除了杨太傅给的钱,李太后自己给姐妹两准备了许多东西。
陈姨娘听说李太后亲自给杨默娘置办嫁妆,拉着杨淑娘嘀咕,“四娘子多往栖月阁去一去,要是以后也能从明盛园里出嫁妆,那多厚实呢。说起来老爷真是有本事。”
杨淑娘连忙呵斥她,“姨娘不要胡说。”
说完,她打发走了下人,苦口婆心地劝陈姨娘,“姨娘什么时候能改改这毛病,以前家里太太不管事,姨娘说三道四,还有阿奶护着您。如今,如今可不一样了。要是姨娘因为这张嘴得罪人,谁也救不了你。”
陈姨娘往嘴里喂了口点心,“我晓得我晓得,我就是在你面前说一说。”
丰姨娘听说李太后亲自给女儿置办嫁妆,让杨默娘每天往栖月阁去,一边帮着宝娘把嫁妆里的一些绣活儿做完,一边让女儿用她珍藏的最好的料子,给李太后做了一双鞋袜,在征求了宝娘和杨太傅的同意后,准备孝敬李太后。
这一日,姐妹两跟着杨太傅一起去明盛园。
姐妹两个一起行礼,宝娘喊的阿娘,杨默娘喊的娘娘。杨太傅没有行礼,直接坐在了一边。
李太后对着两个孩子说道,“前儿我让人把家具都送了过来,你们等会子看一看,要是不喜欢,换还来得及。”
宝娘会意,把自己和杨默娘做的针线拿了出来,“辛苦阿娘为我们操心,我和三妹妹一起,给您做了身衣裳鞋袜,手艺不好,还请阿娘别嫌弃。”
琼枝姑姑把东西呈了上去,衣裙是宝娘做的,鞋袜是杨默娘做的。
李太后仔细看了看,“手艺不错,你们费心了。琼枝,你带着她们去看东西。”
两个女孩走了,杨太傅才开始和李太后说话,像老夫老妻一样,说姐妹两的嫁妆,说两个长公主家里的烦心事,还有宫里几个皇子之间越来越紧张的关系。
杨太傅劝李太后,“皇子们的争夺,姐姐不要去掺和。皇太子已立,圣上春秋鼎盛,我预计后面十几年内,几个皇子之间都会太太平平的。姐姐是太后,圣上孝顺,你背靠赵家和李家,还有我在呢,没人敢再拉姐姐站队。等过了十几年,咱们都老了,更不用管了。”
李太后叹口气,“都是我的孙儿,哪一个我不疼爱呢。”
杨太傅只能说一句,“姐姐慈爱之心,只是,天家无小事。姐姐就算疼爱孙儿们,也不能有偏颇。
李太后笑了笑,”你说的对,皇儿正当壮年,我一个老婆子,操心那些事情做什么。”
杨太傅给李太后倒了一杯茶,“娘娘可不老,臣才是老头子一个呢。”
李太后笑骂他,“没个正经。”
自那以后,杨默娘时常回做些针线孝敬李太后。李太后也不拒绝,到了她这个地步,没有什么事看不开了。杨太傅的几个子女,听话的,她愿意照顾,不听话的,她就当没看见。
时间晃悠悠的,两年时光又过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早上好。
今天作者要去医院做个检查,可能没时间码字,明天早上的更新会推迟到明天下午,请亲们见谅。
啊,这好像是作者写文来第一次请假。囊肿太疼了,忍受不了了,先去看看,若是不好,可能要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