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暗子(第2页)

在此之后,一方面重整备倭军,厉行捕杀倭寇,另一方面,朝廷也才有官员开始提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观点,最终促成了隆庆开关。

所以事实上,朱祁玉很清楚,祖制并非不可更易,但是,往往只有在出现严重后果的时候,多数人才能幡然醒悟,在此之前,想要改变,确是千难万难。

当然,朱祁玉既然知道了,就不可能坐视不理,开海很难,但是,开一个小口子,却是容易的。

代王说得对,所谓勘察地理,完善舆图,这个由头只要放出去,必定有大把的商人,借着这个理由出海行私贩之事。

但朱祁玉想要的,其实也就是如此。

要知道,现如今即便是没有理由,也有大把的商人伪装成倭寇,行私贩之事,这根本就难以禁绝。

所以,不如给一个相对正常一点的理由,将私贩转到半明面上来,如此,便可以在不触动海禁的情况下,逐渐将商贾和倭寇剥离,抑制倭患。

这也就是他非要让一个藩王过去坐镇的原因,除了藩王之外,不管是谁,都不可能有这样的特权。

之前尹王胆大包天,命人袭击朝廷命官,事后堂而皇之的将其庇护在府,地方的官员对此毫无办法,直到于谦亲自前去,才将此事平定,便可看出这一点。

藩王在地方上,有着近乎无穷的司法豁免权,有藩王在背后坐镇,那些商贾才会放心大胆的抛弃倭寇的身份,将私贩摆到半明面上。

所以朱祁玉才说,代王只需要管好自己的差事就好,别的由地方官来管,想也知道,这根本不现实。

这些商人是替代王去办事的,地方官想管,要么是有当场查获的铁证,要么就得先过代王这一关。

可是,要过代王这一关,就得上奏朝廷,有了这一道流程,这事情到了朝廷,理所当然的,也就从政务,变成了宗务。

既然是宗务,那么朱祁玉可用的理由就多了,什么亲亲之道之类的理由,可以扯一大堆,反正这些事情,对于藩王来说,都是小事,象征性的下旨申斥一番,也就了了。

朝廷当中,最多将此归为代王胡作非为,就算是严重些,真的牵扯到海禁,那也是代王为牟私利,私纵商贾出海。

但是,这又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代王是自己处于好奇,让这些人去勘探地理,完善舆图的。

对,是代王自己想要完善舆图,就是纯好奇而已,和别人没关系,当然,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有这个招牌在,代王只要抵死不认,别人也难以把这罪名扣死在他头上。

就算是真的扣上了,还是那句话,涉及宗室藩王,处置权最终都握在朱祁玉的手中。

真要是朝臣们逼迫过甚,消息传扬出去,保不齐就会演变成文臣在针对宗室,到时候,各地诸王求情的奏本一上,也便只能息事宁人了。

这倒算是一个变通的法子,待得以后这舆图真的完善了之后,航线成熟,也可为重设市舶司做准备。

不过,这并非一二年间可以完成之事,还是要徐徐图之……

这般想着,怀恩悄然上前,禀道。

“皇爷,舒良公公到了。”

“召进来吧。”

朱祁玉回过神来,随口吩咐了一句。

代王这边既然说动了,那么,之前布下的暗子,也该起用处了。

“奴婢叩见皇爷。”

舒良一如往常,态度恭敬的走进殿中,跪了下来。

免了他的礼,朱祁玉也没多废话,直接了当的道。

“刚刚代王叔出宫,朕已经同他商议好了,将代藩移封漳州府,代藩其余诸王听其意愿,不过,朕估摸着,想移封的,也只有代王叔自己,你回头将这个消息传过去,漳州府那边的事,也该加紧着办了。”

闻言,舒良开口道。

“奴婢遵旨。”

于是,朱祁玉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最近可有新的消息传来?”

远航之事,既然早有打算,自然是有所准备,至于这个准备,就是……

“回皇爷,刚传回来的消息,任公子已经在漳州府立下脚跟了,按您的吩咐,漳州府本地的仕绅富户,基本上都已经有所结交,多数人的底细,也都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