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阳陶玉书坐望敬亭

第511章 朝阳同志操碎了心啊(第2页)

 新视觉是由徐克独资所有的,他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工作室的情况,等待着陶玉书的下文。 

 “这几年好莱坞的特效制作水平越来越高,已经与世界各国的电影制作水平逐渐拉开了差距。 

 这些年来,香江电影深耕古装、武打、神怪片等领域,可特效发展却一言难尽。 

 我们不能等观众看够了那些老掉牙的特技、特效才想到变通,必须要主动出击、主动变革,重视起特效这件事。 

 电影本来就是视觉的艺术,一旦我们在视觉上让观众失望,那么等待香江电影的只有被观众抛弃一条路。” 

 陶玉书的几句话说得徐克眼睛越发明亮,他这个人在特效制作方面,本身就有自己的追求和执念,陶玉书的话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林太高瞻远瞩,特效对未来的电影制作来说绝对是一项重中之重,你看看好莱坞的那些电影就知道了。 

 《星球大战》《终结者》《异形》《超人》《深渊》……这些电影呈现出的效果已经打破了电影的常规叙事模式。” 

 徐克的语气激动,脸上满是兴奋。 

 陶玉书微微颔首,“看来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难怪你会投资特效工作室。不过做特效这种事规模效应很重要,没有资金引进软硬件、没有制作机会锻炼人才,可没办法取得太大的发展。” 

 徐克十分清楚陶玉书的心思,但还是很配合的问:“林太认为……” 

 “我们林氏可以投资新视觉,将它打造成为亚洲第一的特效公司。” 

 对目前的林氏和香江电影来说,做“世界第一”要对标的是好莱坞,不是靠空口白牙说出来的,做亚洲第一就是个非常实际的目标了。 

 徐克心念一转,问:“投资的话,林氏想主导工作室?” 

 “当然。”陶玉书先肯定的回答。 

 而后说道:“新视觉如果获得我们林氏的投资,未来制作项目不需要你发愁,而且还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快速提升自身实力,我想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 

 见徐克面露犹豫,陶玉书直接寄出了撒钱大法。 

 “我可以给新视觉500万港元的估值,我们林氏要七成股权。” 

 徐克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新视觉前年才成立,由他个人投资了150万港元。 

 到现在总共才制作了四部电影的特效,合同额也就不到100万港元出头,利润就更少得可怜了。 

 500万港元,哪怕是估值,也比工作室的实际价值高多了。 

 这些投资到不了徐克的手,他更看重的还是林氏投资后的发展。 

 有了资金,新视觉的发展会更快。 

 而且陶玉书既然认可特效未来在电影中的影响,那么林氏影业以后制作的电影必然会有所倾斜,新视觉有这个后台撑腰,根本不愁发展。 

 “好!我同意!”徐克只犹豫片刻,便答应了陶玉书的条件。 

 谈好了新视觉的投资,林氏与电影工作室的合作也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电影工作室由徐克夫妇创立,背后金主雷老板并不占有股份,只是通过新艺城投资电影工作室的项目。 

 这次跟林氏合作,与同雷老板的合作不同,林氏将以投资的形式入股电影工作室,深度绑定徐克夫妇二人。 

 电影工作室最值钱的是徐克和施南生,其次是他们的片库,工作室本身反而是最不值钱的。 

 陶玉书一共撒出1500万港元,拿下了电影工作室加新视觉特技工作室七成的股权,麾下再多两员大将。 

 有了林氏影业的强力支持,徐克一扫过去一年的失意,大胆的提出了想要改编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的想法。 

 陶玉书痛快的答应了他,但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她希望徐克能够同时筹备《少年英雄方世玉》项目。 

 林氏影业规划的《少年英雄方世玉》系列脱胎于后世李连杰演的《方世玉》。 

 捧李连杰,是林氏影业的无奈之举。 

 嘉禾有个程龙,一个顶十个,在动作领域大吃四方,林氏自然也不愿意放过这块蛋糕。 

 后世李连杰是先拍《黄飞鸿》系列,再拍《方世玉》系列。 

 《方世玉》是少年英雄,放荡不羁,而《黄飞鸿》是宗师气度,渊渟岳峙。 

 因为人物的调性问题,李连杰在拍完《黄飞鸿》后再拍《方世玉》,导致他被大大的限制了戏路。 

 现在林氏先拍《少年英雄方世玉》,再拍《一代宗师黄飞鸿》,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徐克是个工作狂人,以前就经常干导演一部、监制一部的事,他又刚加入林氏,正是在老板面前表现的时候,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这件事。 

 等陶玉书从半岛酒店出来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到家刚好十点。 

 陶玉墨蹑手蹑脚的从卧室出来,见她回来,忍不住抱怨道: 

 “你们夫妻俩就不能有点责任心?一个两个不是加班、就是出差,孩子都没人管。” 

 陶玉书毫无心理负担的说:“不是还有你这个小姨嘛!” 

 陶玉墨气苦,又问:“我姐夫什么时候回来啊?” 

 “不知道,怎么也得三四天吧。” 

 就在昨天,正窝在家里写新书的林朝阳突然接到了二埋汰从深圳打来的电话,然后便放下了新书的创作,跑去了深圳。 

 “也不知道他跑去深圳干什么。”陶玉墨嘟囔了一句。 

 林朝阳去深圳干什么呢? 

 就是去捡个漏。 

 1986年,sz市政府要在国营公司系统推行股份制试点。 

 当时国营企业的日子还比较好过,很多人认为搞股份制设置董事会,又增加一个“婆婆”,所以没有企业响应,只有一个年轻人自告奋勇。 

 两年之后的今天,这个年轻人带领的企业终于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麻烦。 

 股改完成了,可股票却没人买。 

 对于这个时代的国人来说,花真金白银的钱去买股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极需要勇气和眼光的,显然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多。 

 为了解决股票滞销的问题,这个年轻人不得不亲自带着员工上街推销股票,在深圳的闹市区摆摊设点、走街串巷,对居民区进行地毯式搜索,甚至跑到菜市场去兜售。 

 可即便是如此,他们的股票依旧乏人问津,信心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站了出来。 

 “王总,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就是我发小林朝阳。” 

 今天的二埋汰一身西装革履,连说话都多了几分文雅。 

 可惜他那一身彪悍气质,实在与这身衣着和谈吐不匹配,连自己都感到别扭,说完这话不自在的扭了扭身子。 

 “许……林老师,久闻您的大名,快请坐!快请坐!” 

 王实如同见到亲人一般,脸上洋溢着灿烂而谦和的笑容,亲自为林朝阳拿来一张凳子,让他坐下。 

 “实在不好意思,您看这环境……”王实表现的不好意思。 

 “没关系,正好我也听听。你们也算是国内少数进行股改的企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