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阳陶玉书坐望敬亭

第517章 现金收购(第2页)

 陶玉墨心痛,少了条命,还让她怎么通关? 

 自从公司开张,她就把家里的电脑、游戏机和卡带都一股脑搬了过来。 

 再加上前几天公司采购回来的一些游戏相关设备,砂糖游戏开张后不像是后游戏公司,倒更像是文具店或者是机铺。 

 七十年代雅达利主机在香江流行开,但一台主机需要1000港元,电视机需要1000到2000港元,再加上游戏卡带,想要玩上游戏机至少要花个3000港元。 

 对于普通香江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很多游戏爱好者买不起游戏机,偏偏又有需求,于是这便成了一些文具店店主的生财之道。 

 店里摆上几台游戏机,疯狂收割小学生们的荷包。 

 机铺,即内地的游戏厅,专门玩街机的地方。 

 “你们公司人就这么几个,游戏机可不少。” 

 砂糖游戏目前一共五人,除了陶玉墨这个老板,何志文、姚壮宪、杨渊升三人负责游戏开发,还有一个叫吴嘉欣的年轻女孩,兼任财务和文员。 

 林朝阳四处看了看,目测发现了至少8台游戏主机,5台电脑,1台街机。 

 其中电脑属于办公设备,而游戏机大多是陶玉墨的。 

 “做游戏嘛,首先得会玩游戏!” 

 陶玉墨信口胡诌一句,没想到林朝阳却认真的点了点头,“有点道理!” 

 她误打误撞的获得了认可,心下高兴,拉着林朝阳去看公司这两天的成果。 

 杨渊升正在dos系统上哼哧哼哧的敲代码,屏幕上的字母和数字单拎出来林朝阳都认识,但组合到一起就不行了。 

 好在有不需要动脑子看的成果,陶玉墨把何志文主笔的人物设计图和场景设计图拿出来,带着炫耀的语气对林朝阳说:“姐夫,你瞧!” 

 “这是我们公司第一款游戏,《大富翁》。” 

 林朝阳看着这些精美的设计图,问:“效率这么高?” 

 “志文他在玉郎机构的时候一周画两三百张图,这算什么!”陶玉墨的语气很为手下人的能力感到骄傲。 

 林朝阳一张张看完设计图,这美术水平可比原版的《大富翁》强多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6月份我们这款游戏就能上市。”陶玉墨又说。 

 后世姚壮宪做《大富翁》时还是个半吊子,自己一个人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做好。 

 如今来到砂糖公司,团队作战,不仅美术水平直线飞升,效率也指数级提升。 

 “干得不错!” 

 林朝阳的夸奖让陶玉墨面露欣喜,然后他说道:“行了,你们先忙着吧,我还有点事。” 

 说完他正要离开,陶玉墨却喊住了他,“把孩子带走啊!” 

 “他们要找小姨,我有什么办法?”林朝阳很不负责任的说了一句,又朝跟来的阿娣说:“阿娣,帮着照看点,别影响了玉墨的工作。” 

 “好的,先生。”阿娣恭谨应道。 

 陶玉墨顿感气闷,蹲下身子看向两个对她虎视眈眈的小家伙,“你们俩老实点,小姨还要工作,知道吗?” 

 “知道了。” 

 兄妹俩异口同声的答道。 

 陶玉墨满意的点点头,刚转身,就被晏晏拉住了衣角。 

 “小姨小姨,我要尿尿!” 

 陶玉墨长叹了一口气,我都当老板了,为什么还得看孩子? 

 离开了皇子大厦的林朝阳,驱车来到明报大厦。 

 他今天来是为跟明报出版社签合同,《入殓师》的稿子已经交给了明报出版社,只等5月下旬《收获》发表后,这部小说便会在香江上市。 

 他跟明报出版社是老关系了,见面跟董桥闲聊几句,就签好了合同。 

 “朝阳,你们家的新闻业务还有扩大规模的打算吗?”董桥突然问了一嘴。 

 玉郎机构现在姓林,旗下有《天天日报》《清新周刊》《青春》等数家报刊,在香江报业不算是排头兵,但也有些地位。 

 林朝阳略感意外,随即想到了什么,“能扩大规模当然最好,只是目前没有太合适的机会。” 

 “要是现在有个机会呢?”董桥意味深长的说。 

 “什么意思?” 

 “查先生有意退隐江湖了。” 

 林朝阳刚才心中已有猜测,从董桥口中听到确切的答案,他心中忍不住盘算了起来。 

 《明报》创立至今整30年,早已从最初的单一报纸发展成为如今的报业集团,旗下有《明报》《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明报晚报》《华人夜报》等诸多报刊。 

 除此之外,还有明报出版社、明窗出版社、翠明假期旅行社等产业。 

 香江的报业历来发达,这么一座几百万人口的小城里,仅仅是上市的报业公司就有5家。 

 包括了英皇集团控制的新系机构、胡仙家族控制的文化传信和星岛报业、马氏家族控制的东方报业以及郭鹤年控制的《南华早报》。 

 但就资产规模而言,5家上市公司中也仅有市值超过30亿港元的星岛报业和东方报业敢说稳压明报集团一头。 

 香江一座几百万人口的城市为何可以容纳如此多的报业公司? 

 原因就在于其影响力辐射东南亚,比如控制星岛报业和文化传信的胡仙家族,就起家于新加坡。 

 后世仍畅销于东南亚,被国人旅游当作伴手礼带回的虎标万金油便是他们家的产业。 

 星岛报业控制的《星洲日报》《虎报》《汇总报》等报纸就属于新加坡当地媒体。 

 明报集团多年以来一直未曾上市,但论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早已经是香江首屈一指的报业集团。 

 不管是林氏影业还是玉郎机构要吞下如此庞然大物都非易事,但林朝阳也知道,金庸年事已高,管理企业力有不逮,家中子弟又无一人对经营报业感兴趣,这是可以利用的地方。 

 “帮我跟查先生约个饭吧。”林朝阳思忖片刻,然后对董桥说。 

 董桥无语道:“帮你约饭,那我不是自曝其短?” 

 金庸有退隐之意这件事,外界并不知晓,即便是在明报集团内部,也仅有几个金庸的少数亲信知道。 

 “你怕什么,说不定以后我就是你新老板了。”林朝阳打趣道。 

 “等你当了老板再说。” 

 董桥嘴上这么说,可还是替林朝阳传了个话。 

 金庸的办公室在明报大厦七楼,分为两间,一间是书房,一间是会客室,四壁油漆,金碧辉煌。 

 他坐在雕花描金扶手椅上听着董桥说完,面色沉静,他为人不善言谈,管理报社经常以字条代替说话。 

 “这么说来,他们也对明报感兴趣?” 

 “林氏和玉郎机构明面上是林太经营,但林生出力甚多,他们夫妻是有大格局的生意人,知道您要退休,他们肯定不会错过的。” 

 金庸要退休,第一要务并非是公司能卖多少钱,而是要为他自己辛苦打拼了一辈子的事业找个好的接班人。 

 明报集团至今未上市,一直为香江报业巨头们所觊觎,早在68年便有《南华早报》欲与《明报》换股。 

 但金庸考虑《南华早报》有英资背景,换股后必然会为《明报》带来掣肘,便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