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阳陶玉书坐望敬亭

第525章 朝阳体育馆

 陶玉书瞟了她一眼,“你还挺积极,你不捐点?” 

 “我捐啊!”陶玉墨痛快的应了一句,又说:“我这不是没钱嘛。” 

 她的钱全都投到公司里了,公司也没分红。 

 “没有多,还有少。” 

 陶玉墨犹豫了一下,“那我捐1万。” 

 她问:“姐,你捐多少?” 

 “还没想好。” 

 餐桌上,陶玉书跟家里人说起这个话题,林二春说他去年捐了1000块钱。 

 “还听说香江有个大老板,捐了座体育馆,真有钱啊!” 

 林朝阳说:“国之盛事,咱也不能小气,多捐点!” 

 陶玉书思忖,“你说是以个人的名义捐,还是以公司的名义捐好?” 

 “个人捐吧,几家公司各有各的难处。”林朝阳说。 

 明报集团刚合并,现在正处在上市前的关键时刻,突然抽调大规模资金不合适。 

 玉郎机构是上市公司,捐款还得走董事会程序,瓜田李下的,好说不好听。 

 林氏今年又是建设院线、又是投资合拍片,再加上收购明报也掏了一部分,这两年攒的家底都被榨干了。 

 “个人啊!” 

 陶玉书盘算了一下,问林朝阳:“家里存折一直闲着呢吧?” 

 “嗯,一直闲着呢。” 

 “能有多少?” 

 “没太注意,我去翻翻存折。” 

 林朝阳吃完饭,把家里的存折都翻了出来。 

 这几年夫妻俩人在香江,林朝阳在内地的版税都是一年结一次,一直也没用处。 

 “这里有150万!” 

 “这张有240万!” 

 “加这张存折,720万了。” 

 …… 

 夫妻俩把家里的存折翻出来仔细一算,竟然有3345万之巨。 

 “都已经这么多了吗?”陶玉书现在每天想着公司的事,反而很少关注家里的财政了。 

 “里面有1600万是服装城的分红,剩下的都是版税。” 

 “版税占了一半?” 

 陶玉书的表情更加惊讶。 

 林朝阳解释了两句。 

 他的版税膨胀主要集中这两年,因为物价涨了,书籍价格也涨了不少。 

 《收获》定价4块5,《花城》定价3块5,《当代》定价3块8,今年新出的《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定价5块6,而《棋圣》的字数要少一点,但定价也已经达到了4块5。 

 受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影响,《棋圣》这两年销量长青,总销量已经突破了2000万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最近三年卖的。 

 1700多万版税当中,有近二分之一都是《棋圣》带来的。 

 陶玉书听完之后不由得咋舌,“之前只觉得你海外版税高,没想到现在内地的出版版税也这么多了。” 

 “这两者不一样。《棋圣》的情况很特殊,属于赶上好时候了,书籍定价翻着番儿的上涨、老百姓又凑热闹。 

 你看《高山下的花环》,现在也一千多万册的销量,稿费加版税也就二三十万。” 

 《高山下的花环》属于军事题材类作品,最开始几年拿的都是基础稿酬加印数稿酬,并不多。 

 后来改成了版税,但销量高峰期早过去了,一年也没几个钱。 

 盘完了家底,陶玉书问:“咱们捐多少。” 

 “这钱留着用处也不大,捐个整数吧。”林朝阳说。 

 饶是陶玉书心中也打算要“大方”一次,可还是被林朝阳的决定给镇住了。 

 “捐3000万?” 

 林朝阳点了点头,“共襄盛举嘛!” 

 陶玉书忍不住对丈夫刮目相看,眼中流露出爱慕之情。 

 “我们家出了个大善人!”她打趣着说。 

 决定好了这件事后,夫妻俩谁也没声张。 

 隔天一早,俩人驱车前往燕京市政府。 

 昨天从城外进城还没太大的感觉,今天车子在燕京城内的大街上行驶着,街面上已经出现了不少亚运会吉祥物盼盼的身影。 

 左手举着金牌,右手大拇指点赞的大熊猫形象,承载了中国人民对亚运会的期盼,也传达着中国人向世界张开怀抱的热切呼声。 

 “同志,哪个单位的?有事吗?” 

 到了燕京市政府门口,夫妻俩下了车就被大院门口站岗的哨兵给拦住了。 

 “你好,同志,我们来找亚运会基金会办公室。” 

 第十一届亚运会基金会是燕京市为筹措资金专门成立的组织,办公地点就在市政府内。 

 “哪个单位的?请出示工作证。”哨兵又问。 

 林朝阳掏出了他好几年没用过的工作证,“燕大的。” 

 哨兵看了一眼他的工作证,态度和善了一些,“找人吗?还是办事?” 

 “捐款。” 

 “捐款?”哨兵立刻反应过来,这说的应该是给亚运会捐款。 

 “要捐款的话,你们直接汇款就行,有基金会的账户吗?没有我给你们写一个。” 

 “有基金会的账户,不过我们要捐的数额有点大,银行不好汇。” 

 哨兵狐疑的看着夫妻俩,又看了一眼两人身后的汽车,刚才林朝阳出示了工作证,确实是燕大的。 

 那这么看来,这位女同志应该是下海有成了。 

 他忍不住多看了林朝阳一眼,同志好福气! 

 尽管心里不认为有银行还汇不了的钱,但人家毕竟是来捐款的,而且看样子肯定不是小数目,哨兵说道: 

 “那你们登个记,我给你们联系基金会的同志。” 

 “好,麻烦你了,同志。” 

 夫妻俩登记着信息,哨兵拿起门岗的电话联系基金会。 

 过了十多分钟,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从大院里跑出来,哨兵介绍道:“张同志,就是这两位同志要为基金会捐款。” 

 被喊作张同志的正要跟林朝阳夫妻俩打个招呼,突然看到林朝阳的脸,愣在了那里。 

 “林……朝阳老师!哎呀,您好您好!” 

 “你是……”林朝阳面露迟疑,他印象里可不认识这个小伙子。 

 “您不认识我,不过我认识您。我是燕大83级经济系的邝广泽,在学校的时候见过您几面。” 

 邝广泽热情的自我介绍了两句,林朝阳笑着跟他打了个招呼,又把陶玉书介绍给他,三人边说着边进了走进了燕京市政府大院。 

 进了办公楼,上了三楼,邝广泽将夫妻俩领到了一间办公室门口。 

 办公室门口挂着“第十一届亚运会基金会”和“燕京集资办公室”两块牌子。 

 “我们这个办公室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邝广泽解释了一句,进了办公室后,又将林朝阳夫妻俩介绍给了办公室里的两位同事,还特意强调了林朝阳的另一层身份,夫妻二人顿时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邝广泽给夫妻俩倒了杯茶,笑着说道:“哎呀,真是没想到能在单位见到您二位。” 

 寒暄一阵,林朝阳进入了提起了这次来的目的。 

 邝广泽笑容更盛,“了解了解,感谢您二位的拳拳爱国之心。” 

 说着话,林朝阳将一堆存折掏了出来。 

 邝广泽看着桌上的存折,心中感到一阵温暖。 

 他在基金会办公室待了一年多,像这样的场面他见过太多次了。 

 1987年春节刚过,亚组委集资办公室收到一封来信,信封里还夹着1元6角钱,那是江苏盐城建湖县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颜海霞向燕京亚运会的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