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道心差点崩塌(第2页)

 饰演学徒的龙套坐在前厅的大木盆前手脚麻利的拔着鸭毛,沿墙一排木架子上挂着开好生的鸭胚子,鸭子都吹好了气,抹上了糖色。 

 前厅右边是福聚德的百年烤炉,红砖落地,炉火常燃。 

 炉口有一副对联:金炉不断千年火,银钩常吊百味鲜。 

 舞台以外的“街上”隐约传来茶楼的锣鼓声,间或有说笑、猜拳的声音。 

 罗大头手持烤杆,上挂烤好出炉的鸭子。 

 “三座儿的鸭子出炉了!” 

 人艺的老戏骨韩善续是罗大头最初的饰演者,今天这台戏,他依旧是罗大头。 

 “嚯~这是把人艺的角儿都给请来了!” 

 台下有喜欢看话剧的老师一眼就认出了韩善续,刚惊叹了一句,饰演跑堂常贵的林连昆也出现在舞台上。 

 “三座儿,走鸭子!” 

 简单一句台词,中气十足,贯穿了整个大讲堂,连最后排的学生们都听得清清楚楚,这就是老戏骨的功力。 

 韩善续、林连昆、谭宗尧、吕中、冯远征、杨立新…… 

 戏台上,前门肉市口福聚德内各色人物粉墨登场。 

 戏台下,观众们也在数着星星。 

 哪怕是没看过《天下第一楼》或是话剧的观众,面对着这个国家最顶尖的话剧演员和他们所演绎的故事时,也无法不沉浸其中。 

 观众不懂戏剧,但观众有感受,好的艺术是人人都可以感受到其中意蕴的。 

 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鲜活灵动的人物塑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天下第一楼》具备了所有经典戏剧所应该有的一切元素。 

 三幕话剧,长达三个小时的演出时长,台上演员们一气呵成,台下的观众们看得也是酣畅淋漓。 

 谢幕时,大讲堂内掌声雷动,经久不衰。 

 演员们谢幕时请上了林朝阳这位剧作者,他被一群演员簇拥着,台下掌声更热烈了三分。 

 到最后,观众们的热情终于彻底释放,谢幕才算结束。 

 至此,林朝阳(中国)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大会才宣告结束。 

 散场之后,林朝阳到后台向人艺的演员们表示感谢,他着实没想到今天还会有这样一场演出。 

 问起来才知道,这都是陶玉书的安排。 

 “我是觉得这回成立文学研究会是在自己国内,到底是不同于国外。 

 就心血来潮的托人跟人艺打了个招呼,没想到刘院长特别配合。” 

 陶玉书跟林朝阳说了两句,又向人艺现任院长刘锦云再次表示了感谢。 

 “陶总您太客气了,《天下第一楼》可是朝阳同志在话剧领域唯一的作品,也是我们人艺自八十年代以来少有的精品剧目。 

 自从公演那天起就广受好评,为我们人艺赢得了不知道多少荣誉和掌声。 

 赶上朝阳同志的文学研究会成立,我们这场演出也算是对朝阳同志表示感谢了。” 

 刘锦云的态度和气,言语间充满了对林朝阳的敬重。 

 他的这份敬重除了源自于林朝阳的文学成就,也在于《天下第一楼》这部话剧为人艺所带来的影响。 

 自1981年首次公演,《天下第一楼》就名动京城。 

 公演第三年,演出场次便突破了300场,迄今为止15年时间,演出场次已有750场,成为人艺历史上少有的长青剧目。 

 期间人艺还带着这部话剧去外地巡演、出国演出,所到之处,好评如潮。 

 “谢谢刘院长了,谢谢诸位!”林朝阳再次向刘锦云和人艺的演员们表示感谢。 

 组织一场话剧演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现在又不是《天下第一楼》的演出季,为了一场演出就攒起剧组,劳动几十位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辛苦排练,林朝阳深感受之有愧。 

 “朝阳老师,是我们应该谢谢您才对。没有您的好本子,我们演什么呀!您要是得空啊,帮我们来指导指导剧本那才好呢。” 

 “小冯!” 

 人群中的冯远征口无遮拦的说了两句,他前面两句话说的都挺好,可后面的话就有点走样了,被刘锦云呵斥了一句。 

 “朝阳同志,实在不好意思,剧院现在缺好本子。他们这些青年演员啊,演不上多少角色,有些时候还得去外面接点活,难免有点想法。” 

 刘锦云面带歉意的解释道。 

 林朝阳心中无语,你俩搁这演我呢? 

 他对刘锦云的小心思并不介意,人家刚才还义务帮了忙呢,他总不至于那么不近人情。 

 “要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刘院长不妨直说。” 

 林朝阳如此直接,让刘锦云脸上先是一喜,而后又流露出一丝把戏被人拆穿的窘迫。 

 “要不,回头这事我找您细聊?” 

 “也行。” 

 说着话,林朝阳向人艺的工作人员们再次表示了一番感谢。 

 待离开后台后,陶玉书嘀咕道:“我还以为他那么好心呢,难怪连演出费都不要。” 

 林朝阳笑吟吟的说道:“人家几十个人忙了至少一个星期,有点请求也是人之常情嘛。” 

 “他就不想想,这人情要是让我还,他们得的不是更多?” 

 “这不恰恰说明人家没什么其它所求嘛,事情反而简单了。” 

 陶玉书嗔道:“你啊,最善解人意。” 

 “举手之劳,与人方便,何乐不为呢?”林朝阳语气轻快的说。 

 夫妻俩闲聊着,往陶父的方向走去,隔着老远便能看出他红光满面,正与燕大的一位副校长聊着天。 

 也不知道副校长说了什么,惹得陶父哈哈大笑,眉眼间尽是得色。 

 两人走到跟前,和副校长寒暄了几句,对方才告辞而去。 

 陶玉书调侃道:“爸,您今天这风头可出大了,还不得让那帮老同事嫉妒疯了?” 

 陶父故作不悦道:“净拿你爸我开玩笑!我这算什么出风头,还不是跟着朝阳借光?” 

 “爸,瞧您说的。您能主持今天的大会,那是我和这研究会的荣幸啊!” 

 夫妻俩的连番调侃让陶父也不禁露出笑颜来,“你们啊……” 

 陶父又问起林朝阳他今天给文学研究会捐的那些手稿和创作资料,作家的手稿和创作资料说珍贵也珍贵,因为独此一份。 

 可要说不珍贵,也不珍贵,尤其是当代作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