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怎么就不能便宜我?(第2页)
然后汇总初选名单报送全国文协,再由全国文协组织的评委会进行最终的审核、筛选。
全国文协方面组织的评委会,除了作家、编辑和评论家这老三样之外,我希望也能加入来自各行各业的读者。
大学生、工人、商人、文艺工作者等等……”
当林朝阳说到这里,负责中华文学基金会具体工作的张锲开口问道:“朝阳同志,你想引入大学生、工人、商人、文艺工作者,我们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定他们具备担任评委的资格呢?”
林朝阳反问:“需要什么标准?当评委又不是做学究,我认为只要这些人拥有基本的阅读量就够了。
我有句话大家可能不太听,我一直认为文协的同志们在评奖方面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
听到这里,在场众人就知道林朝阳要放炮了。
尽管不爱听,可谁让林朝阳现在地位不同一般了呢,而且这次又是为了搞评奖的事来的,属于给文协送福利。
“朝阳同志不妨直言。”唐达成脸色平静,声音沉稳。
“之前搞茅盾文学奖、搞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大家总说要注重多样性,选出一堆作品来,这当然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多样性来。
但这里面有个问题是,这种多样性更多的是从数量方面来决定的。
你说歌颂改革开放的作品要鼓励,他说批判人道洪流的要鼓励,另一个人又说关注现实的作品我们要大力支持。
世界是多样的,哪一本书也不可能写尽,难道我们每一次评奖都要照顾那么多人的想法吗?
我认为评奖不仅是奖励过去的创作,更关键的是要激励未来的创作。
我们与其在数量上妥协,不如将评委阵容丰富性提上来,选出更符合大众读者的作品。
哪怕只有一部,但我认为这样的作品才更具代表性。
另外,缩小获奖作家、作品的数量,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奖项的稀缺性和权威性。
每一届30万元的奖金总数,我认为它应该有这个含金量。”
林朝阳说完这番话后,现场沉寂了片刻,大家都在消化林朝阳的想法。
“另外,我想重点强调一下评委的回避制度。”
众人的眼神看向林朝阳。
“庄重文文学奖每两年举办一届,我的想法是评委每届轮换一半,每两届评委会即以全新面孔担任。
在我们的评委阵容中,作家、编辑肯定是少不了的。
如果有评委的作品入围,该作品将被自动淘汰……”
谢永旺蹙眉问道:“这样是不是太严苛了?能入围的作品肯定是有水准的,可不可以由让作家选择放弃评委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