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诺贝尔文学奖的苗子(第2页)

 上千名身着统一服装的太极拳爱好者在体育场上整齐的分布,一拱手,便有声浪传来,蔚为壮观。 

 太极拳打完,开幕式前的表演节目宣告结束,接下来便是正式的开幕式。 

 “咚……咚……咚!” 

 巨大的鼓声响彻在工人体育馆的上空,盖过了体育场内的喧嚣,击鼓鸣钟十一下,代表了第11届亚运会的开幕。 

 击鼓鸣钟结束后,领导人、奥组委、亚组委官员们入场。 

 “第11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现在开始!” 

 “请全体起立!” 

 体育场内的数万人统一起身。 

 “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宏伟宽阔,容纳了数万名观众的体育场内此时一片安静,唯有号声嘹亮。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 

 在进入工人体育场前,这数万名观众彼此并不相识,可此刻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那刻在骨子里的韵律和誓言在乐声中穿透千万颗心,汇聚于燕京的上空,古老的中国在这一刻迸发出无穷的活力与斗志。 

 听啊,那是共和国的心脏强而有力的跳动! 

 国歌毕,各国体育代表团入场。 

 本届亚运会,共有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体育代表团的6578位运动员参加,亚洲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体坛盛会在此刻拉开了帷幕。 

 在亚奥理事会副主席站在主席台前代表已故的亚奥理事会主席法塔赫亲王宣读着他为燕京亚运会写下的贺词后,大领导杨同志隆重发声: 

 我宣布,在燕京举行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开幕! 

 当亚运会会旗在工人体育场上空飘扬,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许海峰高擎着亚运会火炬,在女排队员张蓉芳及跳水冠军高敏的护卫下跑入体育场。 

 并在绕场一周后登上了火炬台点燃了亚运圣火,来自念青唐古拉山脉主峰的圣火熊熊燃烧,象征着和平的白鸽展翅飞向天空。 

 之后的一个小时,是以歌舞为主的文艺汇演。 

 最后一个节目《相聚在燕京》结束之际,恰好夜幕降临,无数的彩色气球升向天空,带着所有国人对亚运会的美好愿景。 

 开幕式结束,林朝阳一家随着人群退出体育场。 

 两个孩子从头到尾一直在大呼小叫,激动万分。 

 陶玉书感慨万千的说:“开幕式搞的真不错!” 

 林朝阳经历过后世的燕京奥运会的震撼,看亚运会开幕式总感觉有些小儿科,但以这个年代的眼光来看,这一届亚运会开幕式办的确实可圈可点。 

 场面壮观、气势磅礴,给中国人争脸了! 

 在回家的路上,夜幕下的燕京霓虹闪烁,人流如织,四处可见彩旗飘扬,到处都是宣传横幅和标语。 

 人们脸上洋溢着兴奋、雀跃的表情,空气中弥漫着欢乐、祥和,街头巷尾洋溢着盛大的节日气氛。 

 这一天,《人民日报》发表了这样一篇社论《燃亚运圣火,展亚洲雄风——祝贺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起程的运动健儿和关怀亚运盛会的朋友,摩肩接踵来到燕京。 

 张张笑脸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亚洲人民的美好情谊。 

 亲爱的朋友们,中国人民热烈欢迎你们!” 

 这一天,喜庆的钟鼓余音不断,欢快的歌声缠绕难绝,盛大的聚会开幕,古老而年轻的中国向亚洲张开了怀抱。 

 是夜,燕京无眠。 

 翌日,是亚运会赛程的首日比赛。 

 首都体育场的比赛门票早已经被热情的观众抢购一空,体育场一早就被数以千计的观众所占据,前来采访首日赛程的媒体更是挤爆了媒体区。 

 同时,还有亿万观众守在电视机前,期望能在第一时间见证运动健儿们的精彩表现。 

 本届亚运会的第一场比赛是男子体操,所有媒体和观众的目光都投向了平均年龄还不到20岁的中国国家男子体操队。 

 1982年,李宁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锦标赛上横空出世,一鸣惊人,拿下5金一银,一举将中国的男子体操项目带到了举国关注的程度。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年轻的男子体操队为大家带来一个惊喜。 

 年仅17岁的李小双在万众瞩目下走上赛场,他满身练就了肌肉,可稚嫩的面孔却透着丝丝紧张,形成强烈的反差。 

 “爸爸,大哥哥飞得好高啊!” 

 林朝阳一家坐在首都体育场的观众坐席之中,此时场上正在进行的项目是自由体操。 

 场上的李小双旋风般启动,跳跃、旋转、翻腾,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身姿优美,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弧线,充满了艺术美感。 

 体育场内的观众们目不转睛的观看着,直到他一套动作结束,场内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小小年纪的晏晏也被这套行云流水又充满爆发力的动作所震惊,这是她第一次看自由体操,感觉场上的大哥哥好像在飞一样,于是惊叹着问林朝阳。 

 “大哥哥表演的这个叫自由体操。”林朝阳笑着解释道。 

 “我看这个李小双跳的不错,进决赛没一点问题,说不定能拿个金牌!”陶玉书说。 

 多年以来,体操一直是中国队的强项,也是亚运会前大家讨论最多的项目之一。 

 88年中国体操在汉城奥运会失利,李宁、楼云等名将又先后退役,体操队青黄不接,大家不免担心。 

 陶玉书虽然是外行,但看李小双的动作干净有力,敏捷果断,肉眼可见要比前面几个选手强了不少,因此才敢大胆断言。 

 “你说能拿金牌,那肯定能拿!”林朝阳笑着说了一句。 

 陶玉书也笑了起来,“要都照我说的,中国队最好把金牌全拿了!”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你好歹也给友邦们留点啊!” 

 “不是还有银牌和铜牌嘛!” 

 “好嘛!”林朝阳叹服于陶玉书的贪心。 

 亚运会第一天,有游泳、击剑、体操、柔道、现代五项、赛艇、射击、跆拳道和武术等项目将共计决出31枚金牌。 

 在林朝阳一家在首都体育场看比赛的时候,从地坛体育馆处传来喜讯。 

 女子举重44公斤级比赛的选手邢芬,为中国队在亚运会夺得首枚金牌! 

 邢芬的夺冠只是中国队征战亚运会的开始,作为亚洲数一数二的体育大国,中国队在许多运动项目上都有着强大的优势。 

 之后连续三天,中国队如同亚运赛场上的大魔王,狂揽奖牌。 

 李小双摘得男子团体和自由体操双料冠军、沈坚强在游泳比赛中连摘五枚金牌、摔跤选手宝玉在古典式一百公斤级决赛中勇夺金牌,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领域国际比赛中零的突破…… 

 亚运健儿为国争光,民间的热情也一浪高过一浪。 

 除此之外,亚运会期间燕京街头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到处都是文化活动,到处都是热情洋溢的市民和游客。 

 整个亚运会的赛程是半个月,陶玉书平时工作繁忙,只在燕京待到了十一,便不得不回香江忙着公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