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艺术高峰

 李拓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妻子新丧,赶上过年这档口,情绪自然低落,林朝阳的到来冲淡了家里孤寂、冷清的气氛,他也恢复了些活力。 

 林朝阳与他闲聊了几句,不知怎么地,李拓又说起了张暖心。 

 “暖心年轻时候,可真漂亮。” 

 他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带着缅怀的神色,微笑从嘴角微微荡漾开。 

 少年夫妻老来伴。 

 李拓夫妻俩结婚三十多年,感情甚笃,李拓性格四海,热情好客,年轻时最喜欢呼朋唤友,放在别的女人身上,温馨的家庭生活被如此打扰,少不了要时常闹一闹。 

 可张暖心却从没有因为这样的事跟李拓争吵过,对所有人都是热情招待,她也不愿意说话,常常就是端庄的坐在那里当一个沉静的倾听者。 

 林朝阳听着李拓的话,回想起当年情景,心情也不免有些沉重。 

 他看李拓家里冷冷清清的,也没有个过年的样子,便拉着李拓让他去家里吃晚饭。 

 吃过晚饭,李拓说想去西院看电影,林朝阳和他一起过去,翻找了好一会儿,找到了一部迈克尔·西米诺执导的《天堂之门》。 

 这部表现美国南北战争的片子是张暖心生前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看过电影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林朝阳又跟李拓聊天,到深夜的时候两人都睡了过去。 

 次日一早,天光大亮。 

 李拓醒来,精神明显比昨天好了许多,不等吃早饭就要走。 

 “忙什么,吃完早饭再走。”林朝阳劝他。 

 “女儿今天回来,得早点回家收拾收拾。” 

 说完他匆匆走了,陶玉书看着他的背影,说:“以前还看不出来,他们夫妻是他更依赖暖心姐多一点。” 

 “他就是咋呼得凶。” 

 看着李拓情绪振奋了不少,林朝阳也感到欣慰。 

 初二无事,陶希武带了家里两个小的去看电影,陶玉书在打国际长途,林朝阳陪着陶父下了会儿棋。 

 快到午饭的时候,两人收官,便听到赵丽正在跟林二春请教买房的事。 

 赵丽这些年做服装生意搭着杜峰的便车,最早是开小店,后来又做了红秀的代理。 

 红秀在海淀、西城、丰台等4个区的6家店都是她的,一年流水大几百万。 

 林朝阳对陶玉成的判断没错,他之前张罗着卖bp机,吵了几个月就没动静了。 

 反倒是因为陶玉书的关系,给不少剧组当起了顾问,跑跑审查、介绍介绍演员,日子悠哉悠哉的,也没耽误赚钱。 

 当然了,肯定是跟赵丽的服装店比不了。 

 这两年有了钱,赵丽一直想给家里换个房子,偏偏陶父陶母年纪大了,不愿意动弹。 

 两个女儿不在身边,只有他们夫妻俩能照顾,赵丽也不好意思提换房子的事。 

 她今天跟林二春研究房子,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陶希文。 

 转眼陶希文毕业一年多了,90年代斯坦福的高材生毕业回国,各个大学、研究所、电信和银行抢着要,燕大计算机系和计算中心还特地邀请他回校工作。 

 期间计算中心主任张兴华跑到陶家三顾茅庐,可陶希文就是不愿意,按照他的说法,他志不在教书育人,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不想受拘束。 

 虽然拒绝了几所高校和研究所的招揽,也没有找任何单位,但陶希文也不是什么事都没干。 

 去年燕大的cer网一期建设,他就去帮了忙,顺便把他自己在校园里弄的小工作室也给联上了网。 

 成为了燕大里除了图书馆、电教、老化学楼等建筑之外,为数不多能够联网的地方。 

 他具体研究什么,家里人也不得而知,反正赵丽说他每天从早忙到晚。 

 优越的家庭条件是陶希文追求兴趣的底气,他每天忙什么事情家里人不打听,也不催促。但该为他谋划的,家里人也没落下。 

 赵丽去年下半年以来操心的最多的是两件事,一是给陶希文淘换相亲对象,二是给他张罗买房子。 

 过了年陶希文就24了,岁数不大,可他成天就窝在房间里,也不出门,就算是待到34岁也不可能找到女朋友,所以赵丽心里急啊。 

 找了女朋友,没房子肯定不行,这两件事就成了她目前的当务之急。 

 96年这阵,燕京的房地产市场远不如后世火热,亚运村和方庄是两个最火热的版块,新楼盘扎堆儿的出现,很多都是外销房,关注度也高。 

 这个关注度主要是由两方面带来的,一是住在那的明星多,二是房价高。 

 高到什么程度呢? 

 便宜的2000美金一平,贵的快奔着4000美金去了。 

 你还别嫌贵,人家房价不按人民币算,得有美金才能买,一般老百姓想买都买不着。 

 “亚运村那地方不行,再过十年啥也不是。年轻人爱热闹,就奔西单、金融街那一片,以后银行、证券公司扎堆儿,全是高工资的,房价一准儿差不了。 

 离着海淀这边儿也不算远,以后开车回来也方便……” 

 林二春滔滔不绝的给赵丽讲着选房经,听得她一愣一愣的,更加用心的讨教起这里面的门道,林二春的好为人师被彻底激发,拿出了一张燕京地图来比比划划。 

 “妈,房子的事你不用操心。”陶希文听着赵丽和林二春正探讨的话题,说了一句。 

 他在美国留学两年,又实习了大半年时间,攒了几万美元,存款比这个年代99的人都要多。 

 “我买我的,住不住是你的事。”陶希文一下子就没话了。 

 这会儿陶玉书打完电话回来,吃饭时对陶希文说:“你开发的那个电邮系统挺好用的,没想过开个公司吗?” 

 陶希文回国这一年并非真的无所事事,他年初的时候觉得在国内用全英文界面的电子邮件不方便,就自己开发了个中文电子邮箱系统。 

 陶希文闻言摇了摇头,“国内现在用互联网用户太少了,而且电子邮箱也没办法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