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我是小木子
第五百三十三章 解决之道
“言诚同志,你的意思是,这种情况远不是咱们抓一批就能解决的?”
“当然不能!咱们抓,简单,可又能关多久?”李言诚摊开双手看着高局长反问道。
他也没等领导给出答案,便又继续说道:“等咱们抓的这批人出来以后呢?坐过牢的他们能干什么?除了继续走老路,我想不出其他路数了。
咱们抓,只是一时之策,并非长远之计,我这里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本来我是打算交接完工作之后,形成一份书面报告呈到您那儿去,请您过目,既然今天刚好说到这儿了,那我先给您大概讲一下。”
高局长一听就来了兴趣,通过李言诚刚才的讲述,他就听出来这位副局长绝对是胸有沟壑,却没想到远远不是那么简单,能形成书面报告的想法,也许会不成熟,但肯定是完整的,否则不会这么自信满满的说让他看。
“说来听听!”高局长点点头,伸手从裤子口袋里掏出烟给李言诚丢了一根过去,还主动帮他点上。
“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说来说去,都是钱闹的,如果能合理合法的挣到钱,我相信没几个人愿意去做那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违法勾当,那种欲壑难填的除外,这种人应该也不多。”
“合理合法的挣到钱?”听到这里,高局长的眉头已经皱成了一个川字。
“可问题是现在根本就没那么多工作岗位给他们安排啊,上边为了解决这些返城知青的工作,已经让企事业单位增加了许多原本完全没必要的岗位,这些增加的人员给国家和单位带去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其他省市不好说,但就咱们这里,确实已经加无可加了。”
老高同志做为公安总部班子成员兼任京市公安局局长,能接触到上边和地方上大量具体的政策性文件,对这方面的事情了解的还是比较详细的,知道上上下下为了安排这些返城人员确实下了大力气。
像人口非常多的京市和沪市,不但在本地下力气挖掘,还积极和其他省市联系,希望能对无业青年进行安排。
可能解决掉的,相对于庞大的返城人口基数而言,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局长,我说的挣到钱,可不单单是指给他们安排一份工作。”听完老高同志的话后,李言诚摆摆手说道。
“那……那怎么才能让他们既合理又合法的赚到钱?”
“做小买卖啊,国家现在不是开始试行个体户,允许私人做买卖了么。”
“可他们一没钱,二没技术的,怎么做小买卖?而且……”
说到这里,老高同志似乎有些忌惮什么,还转头看了眼四周,见没人注意他们这边,才压低声音说道。
“言诚同志,你应该很清楚,允许个人做小买卖,现在还是处于试行阶段,这个政策以后还会不会变现在谁也说不准。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个政策被确定下来不变了,可做小买卖也得有本钱,那些人本来就没钱,放开了让他们做,他们也是有看法没办法啊。”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了,首先就是需要政策上的确定,不能朝令夕改,这样会让老百姓没有安全感,至于说那些人没钱,这个其实也不难解决,多部门联动,为想做小买卖,想自食其力的人提供一定额度的贷款帮助。
这也不是说随便谁都能贷,首先,需要有人愿意为这个贷款人提供担保,其次,银行方面要做好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工作……”
其实李言诚最想说的放开民营经济,但他害怕吓到眼前的高局长。
他和他老丈杆子在家里不止一次的探讨过这个问题,在给部分老首长检查身体的时候也没少提,他的论调让那些人都大感诧异。
他们不是诧异于他提的放开民营经济这件事情,而是诧异他一个大夫当公安,这是机缘巧合,可你为什么还懂经济?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懂,将国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的优缺点说的头头是道,很多论点这些干了一辈子经济工作的老同志都是闻所未闻。
关键他还不是胡说,而是言之有物。
他所说的那些内容,已经被几位老同志包括他老丈杆子,整理出来呈现在了诸多相关人员的面前,在上边引发了强烈的讨论。
现在大部分人还不知道那份论调是他提出来的,否则,他绝对会成为很多人口诛笔伐的对象,太大逆不道了,这是要姓“资”啊!
在那些老同志面前,他是纯纯站在经济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放开民营经济的优缺点,以及国营经济的优劣态势。
这次,他准备站在社会治安环境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开放发展民营经济的好处与坏处。
至于说他的言论被那些保守派的人知道后会不会对他怎样,他则没有做过多的考虑,重活一世,总得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
而且,以他现在的级别而言,再想继续往上走,适当的时候确实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自己的理念,无论会不会背上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