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大燕光明教(第2页)

 他们大多在军中获得了高位,手底的武装力量也都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所以也被朝廷称为“军贼”,由于没有组织度,各自发动起义,很快就陷入失败,带着军队退回了各自的明教分坛。

 此时刚好碰上波斯总教来的使者霍山,因此被整合到一起,成了五大堂口,这些人的战斗力,远远不是普通江湖匪类可以相提并论的。

 越州总舵书房中,慕容复正在伏案奋笔疾书,李非鱼为他添香研墨。

 明教的架子已经搭建起来了,他要做更加深远的谋划了,如何并吞西部明教,如何席卷江南,又如何扯旗造反……不对,如何吊民伐罪,发动起义,他有太多的想法要记录下来。

 邓百川站在他的书桌前,看着神采奕奕的慕容复,开口道:“恭喜公子爷执掌明教门庭,如今五行旗麾下各分舵,加起来足有数万人马,有了这些兵马,我们何愁大业不成?”

 慕容复笑道:“这算得了什么?还有西部明教,那边信奉明教的信徒更多,等本座统一东西明教,再招兵买马,天下可定,霸业可成!”

 他望了望西方,冷声道:“还有那个不知死活的丁老怪,不好好呆在星宿海等死,还敢插手中原事务,找死!”

 淮南西路濠州城内,淮南明教总坛中,正端着一碗牛肉汤喝的起劲的教主李思周突然打了个寒噤,背后隐隐有些发毛。

 饭桌上还有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和一个大胖子,那老人正是星宿老怪丁春秋,而那胖子则是江南东路明教教主王半两。

 王半两出身农民家庭,自幼无父无母,靠沿街乞讨维持生计,全赖明教施以援手,才能长大成人,做了这江东路的明教教主。

 面前摆着的这碗牛肉汤,他喝不下去,不仅仅是因为明教教规要求食菜事魔,更多的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对于耕牛的那种独特的感情。

 李思周则完全不同,他曾祖父是前朝后周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因不满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位,起兵光复后周,兵败仰天长叹说道“我有愧于周太祖之恩也”,言毕举家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