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七七家d猫猫

第1353章 巨星风采

    第1353章 巨星风采
 




    “暖暖内含光”?查理考夫曼?
 




    单日票房接近一千万美元?
 




    这是什么愚人节玩笑吗,一点都不好笑,就只是显得荒唐。如果真的准备恶作剧,至少也应该提前调查一下,这样的笑话完全没有说服力,任何一位好莱坞业内人士都能够识破这个荒谬至极的玩笑。
 




    然而,在熙熙攘攘的嘲笑和惊叹之中,稍稍冷静下来,另外一种声音开始冒头,发现一个重要盲点:
 




    安森伍德。
 




    “这一集,我看过!”
 




    自“蜘蛛侠”横空出世以来,安森就一直站在风口浪尖上,羡慕嫉妒恨的目光背后,质疑和挑衅始终不绝于耳。
 




    于是,相似的故事相似的剧情,一次又一次重复上演,不厌其烦地,如同金鱼记忆般,持续重蹈覆辙。
 




    “猫鼠游戏”,看起来没有票房潜力——全面爆发——那百分之百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的功劳。
 




    “大象”,瓶偶像不自量力试图转型——金棕榈——但票房肯定扑街——点映一票难求盛况至今依旧津津乐道。
 




    “蝴蝶效应”,转型制片人第一枪但正面遭遇“怒海争锋”——掀翻对手横空出世——只有噱头全靠流量。
 




    一步,再一步。
 




    一次,再一次。
 




    一切,似乎已经形成固定模式,那些质疑那些诋毁那些无视那些轻蔑那些鄙夷,全部隐藏在一个“瓶标签”的挡箭牌下,隐藏偏见和歧视,人们似乎从来没有正视安森的存在也拒绝承认安森的存在——
 




    的确,安森是一个偶像,好莱坞需要瓶,一个瓶消失了又有一个瓶冉冉升起,永远不会缺席。
 




    正如玛丽莲梦露一样。
 




    即使玛丽莲早就已经成为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一个标志,即使玛丽莲早就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即使玛丽莲的经典作品和屏幕形象经受时间的考验流传千古,但人们依旧用“瓶”标签简单粗暴地摧毁她作为演员的存在、作为独立人格的存在,仅仅只是用一个“性感”关键词覆盖她的一切棱角。
 




    玛丽莲梦露不是第一个,同样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好莱坞百年历史上,这样的形象这样的符号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