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七七家d猫猫

第1346章 又一爆款(第2页)

而且,这依旧不是全部。

“我不认为普罗大众会喜欢。这就是小众文艺青年的品味,够私人够小众够文艺,你们还是别看了。”

“不,一点都不浪漫,我简直心碎了。”

“非常意外的是,安森居然非常适合文艺男神形象,他身上本来就有一种儒雅气质嘛,这次就挺好。”

“嗯,我觉得票房会扑街,电影太烧脑太文艺了,所以专程拉着小伙伴前来贡献票房,毕竟我们昨天免费看了,不管怎么样,还是需要补一张电影票的。”

“我不知道呀,纯粹就是前来凑热闹的,我朋友说这是她十年来最喜欢的电影,我一大清早就跑来了。”

“啊啊啊,啊啊啊,好好看,真的好看,我没有什么文化,除了好看就不知道应该如何描述了。”

百变女郎——
 

每次有人前来询问,布莱尔和凯伦就换着套路回应。

凯伦什么都不知道,布莱尔说,因为人们预期不同,可能会影响观影体验,继而影响电影的口碑,她们需要制造期待却打乱期许,引起路人好奇心的同时却不会为电影增加负担,保持期待值。否则,她们逢人就说“必看”、“经典”、不容错过”、“不看不是人”,且不说路人可能产生没有必要的期待,她们的回应也如同人工智能一样没有情感。

对此,凯伦完全一无所知,反正她只是配合布莱尔的表演,布莱尔给她信号,她顺水推舟就是了。

然后,奇特景象出现了——

浩浩荡荡,密密麻麻,聚集在安洁莉卡电影中心门口的排队队伍越来越长,九曲十八弯地开始折叠,熙熙攘攘地将楼梯和广场占据,人山人海。

盛况,空前。

眼前这一幕不由唤醒记忆,继“蝴蝶效应”和“大象”之后,安森-伍德的作品连续第三次迎来狂潮。

一切,似曾相识,相同的故事相同的模版正在上演。

然而,细细深想就能够发现不同。

“蝴蝶效应”是全面公映,依靠多个版本结局的烧脑科幻噱头引发跟风狂潮。

“大象”是局部点映,在金棕榈头衔加持下,饥饿营销效果最大化。

“暖暖内含光”则是小范围公映,依靠话题引爆关注,千千万万的可能性全部围绕电影本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