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七七家d猫猫

第844章 一件小事(第2页)


    然而!但是!居然!
 




    万万没有想到,“大象”居然带来想象不到的惊喜。
 




    当初,安森拍摄“大象”,纯粹就是一次节奏转换,达伦-斯塔的牵线搭桥也是他点头答应的重要原因。
 




    转眼,可能就被掩埋在流量里。
 




    “大象”正式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不过,戛纳电影节?这和安森又有什么关系呢?
 




    “毯星”和“花瓶”,适配度百分之百。
 




    安森自然没有道理错过,事实上,埃德加第一时间就忙碌了起来,甚至比奥斯卡金球奖更加上心——
 




    难道安森准备走“毯星”路线——
 




    流量,只能作为起点;作品,才应该是真正目标。
 




    当然,非常非常遗憾,这一次安森不是以毯星的身份登陆戛纳。
 




    “暖暖内含光”杀青之后不久,埃德加就得到消息,格斯-范-桑特执导的这部作品,可能入围戛纳电影节。
 




    柏林的金熊奖,戛纳的金棕榈奖,威尼斯的金狮奖。
 




    它们和奥斯卡最佳影片一样,毫无疑问就是电影领域的最高奖项。
 




    “大象”,就在今年主竞赛单元名单里。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惊喜,巨大的意外的惊喜。
 




    想象一下,不久之前的奥斯卡,安森惨遭无视,显然这位花瓶帅哥在“表演”层面还需要继续证明自己。就连奥斯卡都如此,更何况是艺术性更加浓厚的欧洲三大电影节呢?
 




    侧重点不同,嘉奖的方向自然不同,奥斯卡稍稍侧重大众性、流行性、社会影响性;欧洲三大电影节则更加侧重艺术性、电影性、社会意义等等。
 




    机会!
 




    而且,不是美国,还是艺术电影市场最为繁荣最为蓬勃的欧洲市场,安森终于推开了那一扇大门。
 




    “毯星”就毯星,没有必要抗拒花瓶、偶像、流量的标签,在名利场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巴掌大小地方里,没有宣传是坏宣传、没有曝光是坏曝光。
 




    当然,话虽如此,能够在欧洲三大电影节登上领奖舞台,依旧是一份荣耀;而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更是一份值得书写进入履历表的辉煌:
 




    绝佳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