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七七家d猫猫

第1109章 波澜不惊(第2页)

然而,媒体一片沸腾、网友一片喧闹。

一个两个全部都在起哄。

tz把安森在戛纳的几套西装造型全部罗列出来,他们表示这也许是历史上最英俊最潇洒也最时尚的007。

一众网友们纷纷表示赞同。

社区论坛里甚至还有狂热影迷亲自绘制了安森扮演詹姆斯-邦德的电影海报,这一系列海报足足七张,在论坛里引起轰动,在赞誉和欢呼之中全面扩散开来。

甚至引起媒体的注意。

最后以“美国周刊”高价买下并且刊登在最新一期杂志上落幕,把安森和007的传闻推向一个全新巅峰。

谁要看安森出演什么传记电影,007才是正道!

正是在这一波波新闻狂潮之中,“与歌同行”的新闻没有一丝一毫波澜,和当初桑德拉-布洛克出演“数字谋杀案”一模一样。

这就是瓶转型需要面临的挑战和阵痛。

人们已经形成相对固定而刻板的印象,用一个个框架束缚住演员的可能性,每一次全新尝试或者每一次冒险挑战都可能面临难以想象的沉重压力——

还没有开始,人们就已经预设这是一场灾难性的失败,然后迫不及待地发出声音,“没有必要挣扎了,还是继续靠颜值吧”。

“大象”当时的处境已经够糟糕,现在“与歌同行”居然还能够继续滑向谷底。一时之间也分辨不清楚,“大象”登顶金棕榈是好事还是坏事。

然而,对基彻和曼高德来说,他们不在乎这些,唯一重要的就是,“与歌同行”终于进入推动阶段——

继男主角拍板之后,他们接下来可以开始全面试镜,并且选择拍摄场地,电影的拍摄计划全面启动。

终于!

兜兜转转、忙忙碌碌,整整十年之后,项目终于迈出最艰难也最重要的一步,基彻和曼高德几乎就要哭了。

在这一波无人关注的新闻里,一个小小的重点被淹没在信息海洋里。

“‘与歌同行’与森林影业正式签约,由森林影业负责制作这部电影。”

森林影业,这是谁

没有人关注,也没有人在乎,因为这里是好莱坞,每天都有痴心妄想在名利场分一杯羹的资金加入,同样每天也有无以为继的制作公司关门大吉,来来往往的身影数不胜数,人们早就已经习惯自动忽略这些信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