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七七家d猫猫

第1217章 两种路线(第2页)

两千万美元,否则面谈。

倒也不是说两千万片酬不行,只是他们拒绝讨论拒绝合作的傲慢姿态,着实令人吞咽不下这一口气——

不争馒头争口气。

然而安森不同。

2003年年初,是好莱坞电影公司犹豫是否应该给安森两千万待遇;2004年年初,则是安森根本不在意片酬,无事一身轻地加入“与歌同行”剧组。

在有选择的前提下,制片人和电影公司又怎么可能拒绝安森呢

现在看来,索尼哥伦比亚拒绝“与歌同行”这个项目,应该犯下一个大错,却不知道迈克尔-林顿是否意识到了。

反而是好莱坞的演员们和经纪人们正在向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施压,安森必须开价两千万美元才行。

如果安森继续一副破坏行业规则满不在乎的姿态,其他演员又如何开口索要片酬呢

影响,不止局限于两千万俱乐部而已。

想象一下,一位演员试图争取一千万美元片酬,结果电影公司说,“安森也才这个价,那我们不如找安森”,又或者是,“就连安森都在降低片酬,不如我们再谈谈看”,诸如此类等等,经纪人们根本无法展开工作。

在当前的局势里,哪怕安森不在意自己的片酬数字,其他经纪公司也会督促安森提高报价。

就连威廉-莫里斯也不例外。在公司内部,埃德加能够感受到方方面面的压力,来自竞争者、来自高级合伙人,他们都在督促埃德加提高报价,正式宣告安森进入“两千万俱乐部”,这也是埃德加万万没有想到的。

果然,事情正如所料,在他们苦苦追求的时候,太过迫切太过渴望,反而可能不容易实现;当他们放松下来顺其自然的时候,摆正心态,一切却是水到渠成,现在人人都在推动安森的两千万报价。

这也是难得一见的景象。

所以,“奥斯卡vs安森vs格莱美”的纷纷扰扰正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难怪好莱坞陷入狂热。

一手票房一手名望,尽管好莱坞依旧把安森当作瓶看待;但对普罗大众来说,谁还在乎这些呢

正如莱昂纳多。

好莱坞依旧把他看作瓶,一个小丑一个帅哥一个偶像,“泰坦尼克号”的影响力已经深入人心;但观众们不在乎,他们就是愿意为莱昂纳多欢呼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