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一件小事(第2页)
想象一下,不久之前的奥斯卡,安森惨遭无视,显然这位瓶帅哥在“表演”层面还需要继续证明自己。就连奥斯卡都如此,更何况是艺术性更加浓厚的欧洲三大电影节呢
难道安森准备走“毯星”路线——
也就是说,自己没有作品入围电影节主竞赛以及其他任何单元,却依靠品牌邀请出自电影首映式,在红地毯蹭蹭流量,通过时尚硬照刷一波好评。
“毯星”和“瓶”,适配度百分之百。
而且,不久之前,安森才通过“惊喜快闪”活动刷了一波存在感,百变的造型和敏锐的时尚嗅觉引爆媒体热议,成功建立男演员独一无二的时尚形象。
如果再前往戛纳电影节,迪奥大本营,继续刷一波流量,从北美大陆走向世界舞台,从电影院随机路演走向产业巅峰平台,一切都能够画上完美句号。
这,是一种可能。
最重要的是——
安森不介意。
“毯星”就毯星,没有必要抗拒瓶、偶像、流量的标签,在名利场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巴掌大小地方里,没有宣传是坏宣传、没有曝光是坏曝光。
先赢得流量,才能够脱颖而出,继而找到作品。
除非……一辈子都是毯星都是流量,不求进取没有突破,以至于人们谈论的时候,除了照片还是照片,除了外貌造型还是外貌造型,没有留下任何真正意义的作品,这才是令人扼腕唏嘘的存在——
转眼,可能就被掩埋在流量里。
流量,只能作为起点;作品,才应该是真正目标。当然,非常非常遗憾,这一次安森不是以毯星的身份登陆戛纳。
邀请安森前往戛纳的,不是迪奥;而是一部作品。
“大象”。
“暖暖内含光”杀青之后不久,埃德加就得到消息,格斯-范-桑特执导的这部作品,可能入围戛纳电影节。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惊喜,巨大的意外的惊喜。
当初,安森拍摄“大象”,纯粹就是一次节奏转换,达伦-斯塔的牵线搭桥也是他点头答应的重要原因。
本来,埃德加认为,这部hbo投资制作的作品,可能因为发行渠道受限,无法在院线大规模上映,最可能的局面就是在艺术院线小范围点映一番,然后在hbo电视台播放,看看能否竞争艾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