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火上浇油(第2页)
而且,此时记者们不会利用社交网络一条消息一条消息地即时更新,往往是以天为单位总结更新,读者粘性也就相对薄弱一些。
大部分时间,大部分受众,他们都是等到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发生之后,再一次性地跟上电影节新闻。
整体而言,在当下,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讨论度、关注度、人气度等等都有限,更多人普遍认为这是”曲高和寡的艺术电影节”,被困在这样的刻板印象里,不感兴趣就是不感兴趣,也不会轻易参与讨论。
“大象”,打破了这样的壁垒。
以横空出世的姿态,以引爆争议的姿态,让戛纳电影节入侵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全面吸引热议视线。
毫无疑问,这是第一次,就连戛纳电影节自己也没有预料到,同时也没有及时注意到。
当网络浪潮全面来临的时候,戛纳电影节居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白白浪费了进一步推广宣传的机会。但是,如此热度,已经足够疯狂。
随后,罗杰-艾伯特的影评正式发表,这位业内顶级影评人在欧洲的影响力一样顶尖,第一时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第一,满分。罗杰给出了满分,这是认真的吗
第二,罗杰提到电影的立场,故意不给原因也不给解决办法,这是高明的做法,但同时,这也是无数影评人最为憎恨最为吐槽的部分,因为他们相信电影不能只呈现现象,来龙去脉之中,至少需要给出一样,所以罗杰到底在发什么疯
本来,讨论就已经足够热烈足够疯狂,现在罗杰还在火上浇油,整个戛纳就直接炸了。
对此,罗杰非常淡定,不止淡定,甚至可以说是心满意足的。
当天下午,在观看电影的排队队伍里就有人询问罗杰,“上帝,你到底在想什么”
罗杰笑容满面,“这就是我希望看到的。”
“火药桶你希望看到整个戛纳演变为一个火药桶”
罗杰,“哈哈,不,讨论,我和格斯一样,我希望看到讨论。”
后来,罗杰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面对校园暴力、枪支管制的种种问题,过去这两年已经存在不少讨论,但似乎终究没有能够引起更多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