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 聚焦演员(第2页)
在“与歌同行”里,杰昆对约翰尼-卡什陷入黑暗之中的挣扎与拉扯,依旧是一流的,甚至能够看到他后来在“小丑”里游走于危险边缘那种表演张力的雏形;但杰昆的音乐表演则……差强人意。
可以看得出来,他尽力了,但他对音乐情感脉络的理解以及现场表演的掌控,却始终没有抓住精髓。
而瑞茜则形成小小的对比。
整部电影里,瑞茜扮演的琼-卡特几乎没有情绪爆发、演技释放的戏份,她更像是一缕阳光一般照进约翰尼-卡什的生活。
瑞茜以轻盈欢快的表演赋予角色生命力,这样的表演看似简单没有难度,这也是她被诟病为“水后”的原因,不费吹灰之力,但事实上,她需要拿捏分寸,少一些就显得没有力量、多一些则显得矫揉造作。
最直观的对比就是“欢乐合唱团”或者“歌舞青春”,整个表演仿佛贴上三百层滤镜之后的假嗨芭比。
而瑞茜的拿捏堪称恰到好处,这份功力令人敬佩。
另外,瑞茜真正精彩的部分在于演唱,她展现自己对音乐的力量、对表演的掌控以及不可多得的音乐天赋。电影里演唱部分的精华应该是在约翰尼-卡什身上的,但瑞茜却让琼-卡特的演出绽放出巨星魅力。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瑞茜还是让杰昆略显窘迫。
当然,这里不是说杰昆不好,只是在精益求精罢了。
可惜,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他们判断演戏好坏最普遍最常见的标准往往是爆发力。
最直观的一个案例就在于,如果一个人能够随时随地三十秒之内进入感情潸然泪下,人们就会发出惊叹拍手叫好,认为这是一种演技精湛的标志。
当然,哭戏需要眼药水的演员值得吐槽;但能够说哭就哭也绝对不是演技出色的标志。
像瑞茜这样重现角色魅力并且举重若轻的表演可能更加困难。
重点在于,曼高德再次展现自己编剧出身的敏感,以前他是通过文字去揣摩去想象角色的棱角和色彩;现在他则通过镜头和演员完成一种互动。
曼高德总是知道应该如何抓住演员身上流露出来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