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剧透预警(第2页)
甚至不需要询问别人,卡尔自己就是最好的案例。
通过观影,不知不觉地被卷入这股戏剧漩涡里。
如果单纯以剧情而论,卡尔赞同北美影评人的观点,两位编剧应该缺少社会经验和生活履历,一切剧情的安排太过想当然,完全就是大学兄弟会男生的思维模式。
但电影显然不止如此,演员们在安森的率领下,为电影增色不少,并且打破第四墙,让戏剧张力得以倾泻到观众身上。
卡尔相信,如果不是安森,更换任何一名其他演员出演埃文这个角色,电影的效果可能都会大打折扣。并且,在电影结束之后,脑海里的风暴依旧没有停止,方方面面地卷入蝴蝶效应之中,产生一系列后续反应。
于是,在自己清醒过来之前,卡尔已经出现在了“光影”,和一群全新小伙伴们一起探索电影第二个版本的结局。
后来,卡尔把自己的想法全部记录在博客的影评里。
“……我们总是忍不住想,如果当初这样如果当初那样,生活是不是就不一样,然而安森-伍德用一部电影的时间以及整个电影的上映策划来讲述生活的不可控:
与其梦想着完美,不如坦然接受那些意外和缺憾,不如坦然拥抱那些伤口和痛苦,寻找继续前行的力量。
的确,‘蝴蝶效应’的剧情……幼稚而愚蠢,为了凸显戏剧效果,单线程的叙事方式完全无法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复杂;但恰恰是在这样的叙事背后,思考的空间留给观众——
看,简单吧,如此简单的剧情如此简单的故事,屏幕前的你,如何选择
电影给出五个版本的结局,你喜欢哪个
以观众的选择完成这部电影的最后句号,真正的句号:
也许,法国人喜欢悲剧;也许,美国人喜欢大团圆;也许,华夏喜欢遗憾的残缺。
诸如此类等等。
这,才是电影最狡猾的地方,坐在大屏幕前的你,也成为安森这项社会试验的一部分,包括那些高高在上的影评人也不例外。
当你们嘲笑安森是瓶的时候,安森正在嘲笑你们的愚蠢。
所以,你真的看懂了吗”
在自己的博客里,卡尔畅所欲言,完全没有掩饰自己的观点,不仅是赞美电影,同时把枪口对准那些自命不凡的影评人,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