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七七家d猫猫

第1161章 巨星登场

第1161章 巨星登场

 

其实,从本质来看,好莱坞依旧认为安森是瓶。

 

哪怕“蝴蝶效应”狙击“怒海争锋”,哪怕“蝴蝶效应”以小博大引爆首映票房,哪怕安森首次担任制片人就精准点燃市场热情,标签依旧贴在脑门上。

 

正是因为如此,好莱坞普遍认为,安森需要继续证明自己,也许“与歌同行”能够成为安森成就巨星的突破口,甚至不相信“暖暖内含光”能够完成这项任务。

 

偏见歧视固执

 

也许,全部都有。

 

在现实生活里,人们对瓶总是多出一份难以察觉的苛刻,深深烙印在潜意识里,居高临下地批判和鄙夷,瓶们需要付出十倍努力才能够赢得一分认可。

 

所以,约翰尼-德普依靠一部“加勒比海盗”就跻身巨星行列,罗素-克劳依靠“角斗士”和“美丽心灵”也无限接近如此行列,尽管这些作品的票房成绩全部都比不上“蜘蛛侠”,更不要说安森还有一部不分轩轾的“猫鼠游戏”了,但好莱坞的印象和媒体的待遇就是不一样——

 

这也是瓶们必须面临的难题。

 

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排除意气用事,冷静地用理智判断,在重重迷雾之中窥见事情发展的真实脉络。

 

比如,罗杰-艾伯特。

 

不过,即使是罗杰,也没有能够预料到这一幕。

 

2003年十一月第四周,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

 

第一,“蝴蝶效应”,三千九百万美元。

 

第二,“戴帽子的猫”,三千八百万美元。

 

第三,“鬼影人”,一千九百万美元。

 

震撼,错愕,惊讶——

 

一片鸦雀无声,脑海里的声音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个两个不由怀疑眼睛,他们到底看到了什么

 

上映第二周,“蝴蝶效应”周末票房仅仅下跌11%,以难以置信的次周跌幅延续电影上映以来的火热,周末三天交出三千九百万美元的票房数据,蝉联冠军!

 

“蝴蝶效应”首映周末交出一份出色的票房答卷,次周票房跌幅只要能够控制在30%就是一场胜利。

 

然而,现实呢

 

不仅低于30%,而且拿出11%的惊人跌幅数据。

 

整个北美电影市场一片哗然!

 

这是继“圣诞精灵”上映第二周票房跌幅控制在20%以内之后,一个月内第二次有全美公映的电影完成如此壮举;而且两部电影全部来自新线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