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职业花瓶(第2页)
这就好像加了很多很多味精的鸡汤,喝起来是鲜美的,但喝多了就开始口渴,并且没有任何余味。
一股工业的味道。
那么,安森应该怎么办?
说服编剧改剧本吗?
且不说安森现在没有这样的权力,哪怕达伦-斯塔出马应该也困难;即使安森可以,他也不认为这是好主意。
一部电影最忌讳的就是贪心。
这条支线也想说、那条支线也想说,全部兼顾面面俱到的结局就是没有轻重之分,全部都说不好。
“复仇者联盟”之所以出色,关键就在于点到为止恰到好处,每个角色都兼顾到,却没有抢走主线的风采。这样的成功,后来再也没有其他超级英雄电影能够做到。
“公主日记”的核心主线就是米娅从高中生到公主的转变与成长,如果安森为了自己的角色而强行增加戏份,这反而可能让电影臃肿,影响成品质量,最后导致电影失败,那增加自己的戏份到头来还是徒劳。
安森,有其他想法。
“复仇者联盟”还有一点值得参考,那就是如何在有限篇幅里增加角色的魅力,哪怕没有专门的情节铺垫,语言、动作、细节也一样能够丰富角色的形象。
所以,在不增加剧本情节的情况下,安森准备从现有的剧本入手,在迈克尔的每次登场以及迈克尔和米娅的每次对手戏上入手,增加角色的影响力。
让观众——更重要的是让米娅感受到迈克尔的魅力,不仅是暗恋,同时是默默地注视,还有守护。
同时,用足够的细节让情感的转变具有说服力,米娅并不是因为愧疚或者感恩而给予迈克尔机会,而是真正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支持与灵魂共鸣,在自己意识到之前,其实米娅也已经喜欢对方。
这,就是“内里”。
安森需要让镜头感受到这些情绪,潜移默化地完成铺垫,并且让最后米娅对迈克尔变得顺理成章。
困难吗?
确实困难,毕竟,这是对安森的一次全新挑战。也许,需要一些演技。
真的困难吗?
其实也不见得,因为这不需要层次也不需要深度。
一来,情感脉络是一致的,喜欢,安森只需要表现出喜欢的情感就可以了,没有其他什么错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