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二十七章 邹应龙再次现身(第2页)

 这个过程中,邹应龙,多次升迁,并获得了荷兰远东总督文书这一职位。

 主要是给荷兰人介绍大明,避免这帮人误判,真以为大明是软柿子。

 后来荷兰人偃旗息鼓,主动送钱道歉,大明朝廷借坡下驴也是邹应龙的功劳。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邹应龙学会了吕宋的土语、闽南语以及荷兰语。

 借着当文书的职位,邹应龙细致了解了荷兰乃至泰西各主要大国的朝廷结构。

 等到邹应龙自以为所见所学差不多能够弥补儒学之失后,也便主动请求了去濠镜澳出差,然后借机开溜,改名换姓回到了大明。

 秘密回了一趟老家之后,便是借着海船,流连于大明的各个海港,特别是广州、上海、宁波、天津、杭州、泉州。为自己接下来的学问进一步夯实基础。

 只是在前年一次天津之行,意外经人介绍结识了洋和尚柳常青。

 两人也不知道是怎的,就跟乌龟看王八一样。一个说要拯救世界,一个发现了祸害世界的秘密。

 你有目标,我有药方,也不管病人乐不乐意,反正就是一拍即合。

 当时就准备在北直隶保定府试点。

 只是还没筹备完前期工作,柳常青就被调去河南都律司了。

 深晓大明官场逻辑的邹应龙给出了主意,在大明官员的品级、职权划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直达天听。只要能撬动上面,就是条狗,下面的也会跟着汪汪。

 基于此,柳常青非常上道地,直接将自己的教产归皇庄的方案拿了出来。

 只是在河南暂时由都律司进行管理,在经营河南后但凡有剩余就全部上交内帑。

 有了这层关系,再加上柳常青自己轻松打通了跟高阁老的门路,在河南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管理正教的都律司都律,但实际上,哪怕是河南巡抚也不敢得罪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