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雪泥鸿爪ad
第一千一十七章:因果论(第2页)
其次,便是因果事件的可干预性。即行为人可以选择加重或者减轻行为甚至不做,会不会改变结果,怎么改变?很明显,如果结果不可变,那么任何行为不可能构成因果关系。如果构成,那一定是在神的领域而不是在人的领域。
高翰文还贴心地举了个元朝的例子。如果无论如何,元朝统一华夏都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那么其原因绝无可能是鞑靼瓦剌人都能英勇善战,更跟成吉思汗、忽必烈的英明神武无关。唯一可能得潜在答案就是他们的长生天可能是真的,或者说至少那段时间内比汉人的上帝好使。
最后,就是反事实思考,也叫做反思自省。反思无非是反结果事实问行为,或者反行为事实问结果。比如历史上元朝统一了华夏。在分析其英明神武与统一华夏的关系时,就会反问,如果元朝没能统一华夏,会认为是因为他们不够英明神武吗?很显然,如果元朝没有统一华夏,是个人都会回答,哪怕再英明神武,蛮夷都不可可能统一华夏。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当然,这个回答已经揭示了至少在当时或者在现在天下人心里蒙元统一华夏的关键压根不在蒙元一侧了。这个想法对吗?
当然,也可以换个思路来。比如,如果成吉思汗与忽必烈不够英明神武,蒙元还能统一华夏吗?
当把前面的几项结合起来,剔除不可观测的长生天,那么蒙元夺取天下的原因自然挥之欲出,第一个就是汉人觉得不可能,低估了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觉得蒙元会步金朝后尘,胡人治理不了汉民,胡人无百年国运。这份盲目自信,让南宋舍不得放弃祖宗重文抑武的国策,让宋高宗皇帝以为可以划江而治,以拖待变,让时间与繁华腐蚀蒙古人的血性,直到双方成为旗鼓相当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