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雪泥鸿爪ad
第两千六十五章 东洲法统(第2页)
瞬间有种替他人做嫁衣的感觉。虽然这一代倭国人可能觉得被卖过去背井离乡九死一生,但等将来东洲开发出来后,可就真的得庆幸如今发卖自己过去的人了。n
朱硕熿走出了这一步,高翰文是没办法指责的。后世那些什么民族情感压根就不奏效。典型的,经济大学堂的学生好些去了泰西的,特别是那几个去英格兰的也巴心巴肝地给人弄改革吗?就连北方朝廷借调去跟着俺答汗西征的一些读书人,现在也压根不想回来,只想着在基辅当人上人呢。n
这样的道理,大明现在的正教柳常青,南方的圣母教堂众人、泰西坊众人都是一样的。n
说到底,这还是一个帝国时代。帝国时代百姓从来都是哪好混去哪儿。家国情怀真没那么多,除非本身就是世受皇恩,领皇粮的。n
反倒是这几次书信,高翰文发现朱硕熿在东洲似乎在尝试凝聚民族身份认同了。n
好歹是自己的弟子,高翰文也就对其中困惑支招了。无非就是共同的境遇,共同的期望,共同的习俗,共同的信仰。n
高翰文在写这些的时候,其实是有点受后世影响的。要知道正是辛亥革命以来这几个共同才凝聚了中华的认同。甚至很多海外的也都自发认同。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