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海水晒盐(第2页)

  足以让百姓人人吃的上盐。

  仅此一项贡献,即使杨仪前半生毫无建树,他也将成为人人称颂的明君,若再加上他前半生的丰功伟绩,甚至有希望跻身“千古一帝”之列。

  这样的诱惑对于杨仪而言,简直太大太大了。

  大到让他无法再置身事外。

  “王爷,海水制盐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范嘉立刻提醒道。

  杨斐笑了笑:“本王未带黑衣卫来此便是要与你们商议,看看怎么个弄法,能让岭南独享海水制盐之利。”

  杨斐别的可以不在乎,但是盐的冠名权必须留在岭南,盐的利润也必须留在岭南,这是他的底线,绝不能被皇帝拿去作为晋升之资。

  海水制盐不比岭南雪糖,这玩意成本更低,除了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几乎就没有其他成本了。

  当然,甘蔗制糖成本也不高,因为甘蔗榨完汁,甘蔗渣也有用处,现在的成本之所以高,不过是因为种植的甘蔗数量太少。

  而今年之后,甘蔗的产量就会提升,明年岭南雪糖的成本与售价将有所降低。

  制糖与制盐。

  二者成本稍微差距,总体相差不会太大,但销量,却不是一个档次的。

  即便岭南雪糖的价格降下来,普通百姓也可能舍不得吃,顶多逢年过节买点,消费主力还是那些不差钱的人。

  盐不同。

  盐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之物,盐的价格便宜下来,百姓绝对会大肆购买。

  除此之外,盐的消耗速度也比糖大的多,这玩意一日三餐都不能少,顿顿都得有。

  相比之下,糖的消耗则显得较为有限。

  何况市场上还有蜂蜜、饴糖等替代品。口味因人而异,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岭南雪糖,也有喜欢其他甜品之人。

  消耗量自然跟盐没法比。

  当然,盐也有竞争对手,但青盐什么价?

  井盐什么价?

  可以说,杨斐用海水晒出来的盐一旦面世,就能迅速占据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且不会与岭南雪糖一般,初期受限于产量。

  岭南雪糖杨斐可是积攒了足足半年时间,才敢召开竞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