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飞机的通讯问题(第2页)

 从一八三七年米国莫尔斯发明电报到一八九七年意哒利马可尼实现远距离无线电信号传送,直至二战时期,无线电技术及应用一直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受限于器件及工艺技术,无线电通信主要是以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频段为主,而超长波仅限用于水下潜艇通信。并且,包括坦克、舰船、飞机在内的无线电应用形式也均较为简单,主要为语音通话、无线电报和测向导航。

 在二战时期,各国飞机中的无线电应用水平及设备配置情况均参差不齐。其中,摩斯电码式的无线电发报机,基本是大部份中型飞机的标配,如小鬼子的九七式鱼雷机、得国的ju-88战斗机等。

 对于语音通话形式的无线电应用,当时只有瑛米空军装备了成熟的产品,米国海军各种战机使用的语音通话式无线电设备功率之大、性能之强,甚至能让母舰上的官兵当实况转播来听。

 而小鬼子和意哒利战机使用的语音通话式无线电设备,性能则较差,比如小鬼子的“零式”战斗机原本装备了语音通话式的无线电设备,但据战后小鬼子的飞行员回忆录记载,小鬼子的语音通话式机载无线电设备极少“灵光”,前线官兵有些甚至直接拆除了无线电设备与天线以减轻飞机重量。

 因此,小鬼子的战斗机队只能依靠简单手语、发光通信、旗语或小黑板手写等方式进行空中沟通。由于小鬼子的战斗机之间的通信不畅,因此其长期以单机格斗作为主要作战方式。

 对于熟练的飞行员来说还看不出差异,但战争后期的小鬼子飞行员素质大幅下降,因此,面对灵活沟通的米国战机编队,根本占据不了上风。

 在无线电测向导航方面,虽然早在1911年已开始了无线电波的定向性研究,但机载无线电测向仪直至二十年代才得到较普遍的应用。机载无线电测向仪的核心是机身上的环形接收天线。

 地面电台发射出垂直偏振的无线电波后,当无线电信号与环面成九十度时,线圈两边的感应电压正好相互抵消而不产生感生电流;当无线电信号与环面成零度时,线圈输出端的感生电流最大。